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浇灌(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每45d刈割周期浇灌9次),研究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狼尾草植株的硝酸盐含量受沼液中氮素水平的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但在高氮肥水平下,牧草各个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硝酸盐有毒限量指标0.25%。另外,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牧草蛋 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值分别达到21.35%和44.09g/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别表明,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也越低,损失率也越大。从土柱淋溶的氮量分析也表明,氮素淋溶的量随着氮素水平呈明显的加大趋势,其中N5和N6处理全年淋溶的氮量分别达到80.69和312.3mg。此外,N5和N6处理土柱40cm 以下土层全氮含量也显著高于N0~N3处理(P<0.05)。综合考虑认为,在1个刈割周期,狼尾草草地消纳的沼液中氮量应低于纯氮360kg/hm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  相似文献   
13.
以定向生、免费生、订单生、师范生、国防生为检索词分别检索CNKI、维普、万方、CSSCI等数据库,分析非医学定向生在心理现状、课程设置、后期实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培养方式,共检出507篇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题筛选出129篇文献.其中心理现状60篇,政策支持26篇,课程设置23篇,后期实习4篇,理论与实践结合16篇;原始研究65篇,综述19篇,杂项文献45篇.65篇原始研究质量普遍不高.非医学定向生与医学定向生在心理现状、课程设置、后期实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相似性,其培养方式对完善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 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 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 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 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 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 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 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杂交育种育出3个杂交萍品系MMC3-3、MMC5-1、MMC1-7,采用生物学特性观测和ISSR标记方法对杂交红萍和亲本进行鉴定,验证3个杂交萍品系与亲本的同源性和区别,结果表明,3个杂交红萍与亲本在基因型上已经发生分离,其中MMC3-3较耐热,而MMC5-1、MMC1-7较耐寒.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MC3...  相似文献   
16.
针对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探讨了南方规模化奶牛场循环农业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提出养殖场粪污(包括奶牛粪、尿和养殖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子,牧草是消纳养殖场粪污,变废为宝,构成循环利用链的主要载体。因此南方规模化奶牛养殖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利用,构筑形成草基循环农业模式。草基循环农业模式结合规模化奶牛养殖对鲜草需要量大、杂交狼尾草产量高且对奶牛场污水氨氮吸收率高的三大因素而构建,是低耗高效、安全优质、清洁生态的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 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比例分别为: 0.00%(CK),5.42%,11.92%,19.52%和27.24%。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提高,鹅肉AL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试验各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90%,197.24%(P<0.05),393.10%(P<0.05)和304.83%(P<0.05);PUFA/SFA显著上升(P<0.05);n-6PUFA/n-3PUFA显著下降(P<0.05)。鹅肉ALA相对含量与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曲线回归模型方程为:y=0.270+0.106x-0.002x2(F=22.99**)。当饲粮中黑麦草的干物质比例在0%~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黑麦草的比例超过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转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麦草中的ALA能够通过摄食消化过程沉积到鹅肉中。  相似文献   
18.
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福建侵蚀茶园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间作牧草的生态修复措施,并介绍4种适生牧草——百喜草(Paspalumnotatum)、杜兰落花生(Arachisduranensis)、圆叶决明(Chameacrista rotundifolia)、白三叶(Triflium repens)及其在侵蚀茶园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钟山县燕塘镇甜玉米大小斑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规律及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当地实际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把大小斑病对甜玉米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污水处理方法的技术优点、投资、日常运行费用和操作管理等因素,提出了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处理应采用生物处理法,并根据养殖业能源环境工程的设计规范和福建省现有养殖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与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