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牦牛是我国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中重要的畜种之一,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本文阐述了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种方法和利用途径,有助于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牦牛线粒体DNA(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基因序列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特性,并根据基因序列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牦牛与其他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偏爱使用碱基A以及以A结尾的密码子,UUC、UAC、CAC、CAA等28个密码子为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偏好性密码子。家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依次与其他牛、山羊、绵羊等物种相聚。  相似文献   
23.
对攀西地区9个黑山羊类群线粒体mtDNA D-loop区序列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群体间共有多态位点178个,单一多态位点47个,简约信息位点131个,平均核苷酸歧义度为0.03500,有53种单倍型,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而通过构建黑山羊系统树可以看出,9个类群黑山羊明显分为3支系,即支系A~C。进而揭示黑山羊是多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24.
肌内脂肪含量是牦牛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可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有效改善牦牛肉品质.肌内脂肪的沉积受品种、性别、营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对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则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淀的因素和牦牛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牦...  相似文献   
25.
西藏牦牛的RAPD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   
26.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 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三江牛屠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选取了年龄相同的三江牛17头进行屠宰,测定了12个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牛公牛各屠宰性能指标均高于母牛,其中肝重、脾重、胃重、肾重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显著(P<0.01);主成分分析确定了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2.43%;第一主成分可代表三江牛屠宰重量总体情况,第二主成分可代表内脏重量情况。  相似文献   
28.
对欧拉型藏绵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基因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纯化和克隆测序,利用GenBank中的Blastn方法与普通牛相应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对54只欧拉型藏绵羊该基因片段进行了HaeⅢ-RFLP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绵羊与普通牛GHRH基因部分序列间同源性为93%;序列间碱基变异类型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和颠换,亦存在碱基插入和缺失;54只欧拉型藏绵羊该基因片段HaeⅢ-RFLP分析均为单态,表现为AA基因型。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分析牦牛遗传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近二十年来牦牛遗传育种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含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旨在通过克隆牦牛MDHⅡ基因,探究其组织表达谱及与脂代谢候选基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牦牛脂代谢机制提供基础数据。采集0.5,2.5,3.5,7.5岁4个年龄段的12头牦牛心脏、肝脏、肺脏、臀肌和臀脂组织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DHⅡ表达量;随机选取12个与脂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DHⅡ在类乌齐牦牛臀肌、臀脂上的表达量,利用皮尔森系数法计算其与MDHⅡ基因表达量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MDHⅡ基因全长1 196 bp,CDS区长为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在进化上相对不保守;随年龄增长,MDHⅡ在各组织表达量下降,且在心脏上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除FABP2和VLDLR外的其余10个脂代谢候选基因在牦牛臀脂上的表达量均高于臀肌,MDHⅡ基因在臀肌上的表达量与脂代谢候选基因没有相关性,在臀脂上的表达量与CPT1基因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成功克隆得到牦牛MDHⅡ基因,其与脂代谢候选基因CPT1显著相关,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脂代谢调控,为进一步研究牦牛脂代谢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