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养分利用特征,为机插双季稻的氮(N)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2017-2018年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10%~30%处理早稻N、P、K累积量分别提高7.9%~11.7%、9.4%~25.9%和2.0%~6.5%(2017),8.2%~15.0%、9.0%~12.1%和14.0%~18.1%(2018);晚稻分别提高-0.6%~5.7%、9.1%~14.4%和3.7%~19.6%(2017),6.1%~8.5%、9.4%~19.3%和18.7%~22.2%(2018);早稻N肥吸收利用率(NRE)、N肥农学利用率(NAE)、N肥偏生产力(NPFP)分别提高38.6%~92.7%、49.9%~103.6%和29.5%~71.7%(2017),35.4%~71.4%、46.0%~98.4%和20.7%~75.4%(2018);晚稻分别提高20.8%~43.1%、31.3%~64.2%和18.3%~48.5%(2017),26.8%~99.1%、60.0%~82.9%和26.6%~60.5%(2018)。其中,早晚稻以减N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NRE先增加后降低,NHI、NAE和NPFP呈上升趋势,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利于N、P、K吸收积累,同步提高双季稻的产量和N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用除草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作为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新方法已开始在育种上应用。根据多年研究和应用实践,对该技术的诱导效果、诱导机理、技术特点、倍性和伪株问题、该技术的特殊用途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电镀废水污染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提取法对电镀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Cr、Ni、Pb和Mn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区土壤中多种形态的Cu、Cr和Ni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以它们的有机结合态的差异最为显著。在污染区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占总量的28.0%、58.2%和17.4%,而对照区土壤有机结合态的Cu、Cr和Ni分别仅为总量的9.6%、35.2%和9.2%。污染区较对照区土壤中Mn的总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可交换态Mn的含量显著增加。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Pb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均无显著差异。电镀废水的污染使得水稻田土壤中Cu、Cr和Ni含量及其有效性显著升高,同时可导致Mn的化学形态发生改变,提高了Mn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甘蓝型油菜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型油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一直呈升高趋势,经SA预处理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因此,在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能诱导并引起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提高,使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从而减缓干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对采集的土壤样品中解钾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再以荒漠沙为土壤基质,加入含菌量为0、0.16、0.48、0.80、1.20、1.60(×108/CFU·m L-1)的菌液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了解钾菌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鲜重、芽长和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解钾菌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当沙漠土壤中加入不同含菌量的菌液后:棉花种子发芽时间提前0~24 h,发芽率随着菌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当菌含量为0.8×108CFU·m L-1时发芽率最高为70.29%;茎的长度增加0.5~1.2 cm,主根的长度缩短0.20~0.65 cm,但促进了侧根的生长,幼苗的鲜重提高了0.0662~0.1582 g;幼苗中的相关酶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6.
金属矿业密集区广西南丹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评估矿业活动对"锡都"南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分别抽样采集自然土壤、矿区和非矿区耕地土壤、尾砂及河流底泥样品72、172、129、24、6个,测定其As、Pb、Cd、Cu、Zn和Sb含量,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丹县土壤偏弱酸性,As、Pb、Cd、Cu、Zn和Sb的背景值均值分别为17.74、40.78、0.503、17.94、81.40、3.004 mg·kg-1,Cd背景值明显偏高,比全国土壤背景值高4.16倍;耕地土壤中82.0%的点位存在超标现象,Cd、Sb、As、Zn、Pb和Cu的超标率依次为79.1%、68.3%、56.8%、36.1%、22.8%和9.44%,矿区耕地土样中各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采集的土样;Sb和Cd对南丹县耕地土壤的生态风险贡献率最大,其中大厂镇、车河镇及刁江沿岸存在较高生态风险。南丹县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大厂和车河镇矿业活动,需要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17.
中美几个爆裂玉米品种产品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市场上销售的美国爆裂玉米和有代表性的国产爆裂玉米产品为试材,对与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爆裂玉米样品的颜色和光泽度相对较差,穗尖霉变粒、破损粒、磨损粒及胚乳裂纹粒均高于国产样品。颗粒大小因品牌和单品不同而异,美国样品百粒重16.5~22.9 g,其中,美国JOMBO-2最大。国产样品佳球100-2百粒重为23.0 g,其他样品处于中上等水平;美国样品爆花率80.8%~96.4%,国产样品94.3%~97.2%;美国样品膨爆倍数22.5~40倍,其中,典型蝶形花产品最高,国产样品28.2~33.2倍;美国样品小花率、死粒率均高于国产样品。果皮和尖冠含量最高的比国产样品分别高20.8%和35.8%,美国样品果皮+尖冠含量最高的比国产样品高18.3%,最低的与国产样品相当;中美爆裂玉米爆花所需时间和温度没有明显差异。国产佳球100-2和美国JOMBO-2两个中美最具代表性产品对比,佳球100-2在颗粒大小、爆花率、膨爆倍数、球形率、单个玉米花体积等方面均优于美国JOMBO-2。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湖南省不同地区的葡萄种植土壤不同土层的养分特征,以期为湖南省葡萄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湘北、湘中、湘南、湘西4个有代表性的葡萄种植区取样,测定分析了各地区0~20、20~40、40~60cm 3个土层的养分差异。结果表明:(1)4个地区的土壤pH值在5.0~6.1,均随着土层深入而逐渐增加;(2)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0~20cm土层湘西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27.4g·kg~(-1)),湘北地区最低(16.7g·kg~(-1)),4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入而降低;(3)随着土层的深入,4个地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呈降低趋势,0~20cm土层,湘西地区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8g·kg~(-1)和149.2mg·kg~(-1);(4)随着土层的深入,4个地区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0~20cm土层,4个地区的土壤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湘南地区最高(32.0mg·kg~(-1)),湘中地区最低(8.8 mg·kg~(-1));(5)0~20cm土层,湘西地区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19.2g·kg~(-1)),湘北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639.9mg·kg~(-1)),4个地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通过施用碱性肥料中和偏酸性土壤,对于养分含量低的地区合理的增加肥料的投入,再加上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有助于葡萄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功能菌型复合肥在蔬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以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在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环境下,设置不施肥(CK)、普通复合肥(CF,600 kg· hm-2)、功能菌复合肥1(BF1,600 kg· hm-2)、功能菌复合肥2(BF2,600 kg·hm-2)、功能菌复合肥1减量25% (25%BF1,450 kg· ...  相似文献   
20.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应用效果,筛选适宜施肥配方,本试验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侧深施N量和稻季品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10%~30%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6.5%~20.2%和26.4%~31.8%,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5.5%~7.5%、8.2%~25.3%和8.3%~27.6%;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9%~11.1%和12.6%~20.9%,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15.8%~22.5%、16.8%~26.5%和14.0%~31.6%。其中,以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早、晚稻侧深施肥N用量分别为130.0和16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即8 538.2和7 459.1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早、晚稻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综上所述,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扩充籽粒库容,从而达到双季稻生产节肥、省工、增产的目的,为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