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2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多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效应,并开发Pb1基因功能标记,为江苏省培育持久抗稻瘟病品种及提高其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发Pb1基因的功能标记,并结合Pita、Pib、Pi54、Pikm和Pizt功能标记检测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预试的703份常规粳稻材料的抗病基因,分析其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在Pb1基因编码区上游926~1085 bp设计1个存在/缺失标记M1,其引物可扩增获得160 bp的片段.703份供试材料中,Pita、Pib和Pi54基因频率高于Pikm、Pb1和Pizt,虽然抗病频率(稻瘟病综合指数≤5.0的材料所占比例)在2015─2017年呈逐年快速升高趋势,但3年间达中抗及以上等级的材料所占比例均较低.不含抗病基因的材料11份,综合指数≤5.0的材料4份,抗病频率为36.36%;当所含抗病基因数≤3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增加,当所含抗病基因数≥4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降低.抗病基因数越多,抗病频率越高,当抗病基因数达6个时,抗病频率达100.00%,说明聚合的抗病基因数与抗病频率呈正相关.3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54+Pib+Pb1或Pita+Pib+Pikm.4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ta+Pib+Pikm+Pizt或Pita+Pi54+Pib+Pb1.[结论]开发的Pb1基因功能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以提高选择效率.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但抗性强弱取决于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并不是简单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62.
杂交中籼稻镇籼优18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中籼稻镇籼优184具有品质优良,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优良特性.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期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匀棵浅栽,提高栽插质量;科学施肥和水浆管理;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3.
以粳稻品系镇稻413和镇稻629为材料,在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巨胚突变体,对巨胚性状作了遗传育种分析。结果表明,巨胚属隐性单基因遗传,胚的大小是核基因控制的,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因此,可在诱变的M2世代或杂交F2世代的种子上直接进行巨胚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64.
直播稻品种的筛选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3个晚粳品种和3个晚粳品系的栽培比较试验,认为适宜直播栽培的粳稻品种除具备一般水稻良种应有的优良性状外,还必须具有相对较短的基部节间、较强的发芽势以及耐(抗)除草剂等性状.结合近年来直播稻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5.
大量研究表明,稻米食味品质除受主效基因Wx控制外,还受其他稻米食味品质相关基因的影响。为了探明江苏省粳稻不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组合对稻米理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对203份江苏省粳稻预试材料(2015年)的9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9个基因位点中仅WxCT、SSIIIa这2个位点广泛存在2种类型的等位基因变异,其他7个位点只有0~3份粳稻含有不同类型的等位基因,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WxCT、SSIIIa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发现来源于(CT)18的等位基因可能有减少直链淀粉含量(AC)的效应,来源于SSIIIa1的等位基因可能有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GC)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WxCT、SSIIIa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且基因间互作效应的方向随基因来源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结合主要产量构成因子,对86个江苏主推常规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产量演变以及优势互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0对SSR标记中41对具有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2~1.00,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可将86个品种分为3种类群,遗传聚类结果与江淮稻区生态型的划分高度一致。不同年度间Ⅰ、Ⅱ、Ⅲ类粳稻单产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为代表的第Ⅲ类群品种穗粒结构较为协调。不同类群间品种配组的F_1优势比较显示,穗长和生育期因组合类型呈显著差异,表现出正向的超亲优势,且采用Ⅰ×Ⅲ,或者Ⅱ×Ⅲ的组合类型F_1优势较强,可能是江苏粳稻育种配组较为理想的模式。本研究结果为江淮稻区常规粳稻育种的亲本选择与配组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7.
镇糯19号是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种,2013年通过审定。该品种株型好,熟相佳,综合抗病性好,品质优良。2a省区试13个点次中,均比对照增产,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68.
镇稻17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3 d左右,株高102 cm左右,有效穗为285万~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40~145粒,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6 g左右.植株生长青秀,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米标准,食味品质佳.综合抗性较好,适宜江苏省太湖稻区东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69.
优质水稻新品种镇稻1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稻12号(曾用名镇稻65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4 d左右,株高110 cm左右,有效穗为270万~300万穗/hm~2,半直立穗型,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 g左右.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口感柔软滑润,食味品质好.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0.
迟熟中粳镇稻14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稻14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并对镇稻14号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