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64篇
  122篇
综合类   577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光温条件影响黑纹粉蝶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周期,光脉冲和温度对黑纺粉蝶Pieris melete Menetries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能发生,维持与终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黑纹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中间型,即只有在日照时数12h-13h15min范围内,才有部分越夏蛹或越冬蛹不滞育而正常发育;在日平均气温为20.5℃的秋季,其自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12h30min;3龄末与4龄初的幼虫为感尖光周期最敏感的时期.2.断光扣第10-  相似文献   
62.
鱼头和鱼内脏为鱼类在加工过程中废弃的主要组织,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有益成分,有必要进行回收利用。双鳍舵鲣鱼的头部和内脏约占其鱼体重量的30%,富含蛋白质(14.4%-22.6%)。为了将这些废弃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回收,分别采用双鳍舵鲣鱼内脏本身含有的内源性蛋白酶(自溶)和四种外源性的商业蛋白酶Papain W-40(E1),Pancidase NP-2(E2),Sumichiimu FP(E3)和Protease M(E4)对废弃物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50℃,1~4h),考察自溶和不同酶解方法对蛋白质的回收率以及对回收液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溶法对废弃物中蛋白质的回收效果最好。当水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2h时,自溶法的蛋白质回收率最高,达到76%;其次为E2酶解法,回收率达到70%;E3酶解法效果最差,回收率为6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溶回收液(AE)的氨基酸总量也最高,达到11756 mg/100g,而采用E1、E2、E3和E4水解方法得到的酶解回收液(EE1、EE2、EE3和EE4)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仅为10294、10642、8750、10121 mg/100g。感观评定结果表明,自溶回...  相似文献   
63.
山核桃投产林林下套种绿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加山核桃投产林林下植被覆盖度、提高林地水土保持效果,增加土壤肥力,2008—2009年开展了山核桃林下套种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以及紫花苜蓿等5种绿肥,对其生物量、土壤有机质、林下昆虫多样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清耕为对照)。结果表明:(1)林下套种绿肥显著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以1年生黑麦草效果为好,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55 000和9 420 kg/hm2,套种白三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3 g/kg;(2)林下套种绿肥有利于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和减少害虫密度,其中主要害虫山核桃蚜虫、山核桃花蕾蛆等害虫密度分别降低了57.14%和36.45%;(3)林下套种绿肥显著提高山核桃产量,套种平均产量为821.55kg/hm2,较对照增加12.46%,套种后果品品质也明显提高;(4)综合评价5种套种绿肥的效果后认为,山核桃林下以套种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较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65.
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S2,S4,S6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冻干菌粉后,在30 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殖。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乳酸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以合肥富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鹅场饲养的70日龄朗德鹅为试验动物,随机抽取放牧和舍饲条件下的健康朗德鹅各20只进行试验,测定了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朗德鹅的血清镁离子含量差异极显著,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而血清钙、钠、无机磷、葡萄糖、总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
为探索畜禽产品中雌激素残留的检验方法,加强对畜禽生产过程中激素添加的监控,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几种常见影响比较大的合成雌激素-β-雌二醇(E2)为研究对象,建立用于测定动物尿液中雌激素的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有效,能够作为雌激素残留检测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8.
生物质炭具有含碳量高、吸附性强、不易分解等特点,农田施用生物质炭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本研究以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对象,添加不同量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0、0.5%、1%、2%和2.5%w/w),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在25℃恒温,保持田间持水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60 d的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期间土壤CO_2和N_2O排放与相关土壤性质,分析其动态变化,探讨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极显著的影响CO_2和N_2O排放(P0.01)。在培养期的前15 d,尤其是前2 d,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排放,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生物质炭本身含有的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和无机碳释放有关。与CO_2排放相反,在培养期的前10 d,生物质炭添加较对照降低了N_2O排放。这是由于生物质炭吸附土壤中的NH4+-N,降低了硝化过程产生的N_2O排放所致。在培养期的15~60 d,与对照相比,各生物质炭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O_2的排放(P0.05),降幅达8.2%~18.4%。培养10 d之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N_2O排放。从整个培养期来看,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0.5%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P0.05)和N_2O排放,增幅分别为-6.3%~18.7%和16.9%~58.5%。研究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第四纪红壤的CO_2和N_2O排放,该结果可以为田间条件下应用生物质炭作为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针对矩形水槽中梯形边墩周围水流,建立耦合VOF法的三维非稳态水气两相流模型.求解后,将水深与流速分布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梯形边墩附近典型断面的流速矢量分布、绝对流速分布及湍动能分布.结果表明:在梯形边墩上游形成偏斜水流,下游形成同流区的水流结构;在边墩外侧壁处达最大流速值,在边墩上游和外侧附近的湍动能较强烈.  相似文献   
70.
白花败酱的家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对白花败酱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春时节搭建大棚有利于白花败酱的生长,提高产量.栽植密度以25株@m-2较适宜.施用复合肥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白花败酱产量.白花败酱生态适应性较强,适于人工栽培,露地栽种年产量达39.2t@hm-3.表4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