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8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锑(Sb)在土壤胶体微界面的吸附解吸深刻影响其迁移、转化和归趋。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等胶体组分多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矿物–有机复合体。目前,锑在单一土壤组分上的吸附研究颇多,但较少有学者关注锑在土壤矿物–有机复合胶体界面的吸附过程和机制。通过宏观吸附以及光谱学技术探究锑在典型铝氧化物–细菌复合胶体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α-Al_2O_3纳米级颗粒覆盖在蜡状芽孢杆菌表面,形成一层不完整的"矿物膜"。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b(Ⅴ,Ⅲ)的等温吸附数据(R~20.98);α-Al_2O_3对Sb的吸附量远大于细菌;Sb在Al_2O_3–细菌复合胶体上的吸附不符合"组分相加"原则,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Sb主要结合在复合胶体的矿物组分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铝羟基、羧基和氨基参与了Sb的吸附,且细菌会抑制Sb(Ⅲ)在α-Al_2O_3表面的氧化。本研究证实,细菌不仅影响锑在矿物界面的吸附量,还影响其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预测锑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迁移和归趋时必须考虑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2.
复合重金属胁迫对玉米和高粱成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处理水平的Cd、Pb、Cu、Zn、As几种重金属对玉米Zea mays和高粱Sorghum vulgare成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处,复合重金属对玉米、高粱的苗长和根长抑制均达到了极显著程度,当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后根长几乎被完全抑制。同时发现,玉米和高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土壤重金属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在铅锌尾矿和矿毒水污染土壤中的玉米和高粱受毒害作用也极其显著,高梁的抗性比玉米强。以酶活性为参考指标,可以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拟设定为土壤中5种重金属对玉米和高粱产生明显生理毒性效应的临界浓度值。  相似文献   
33.
种植模式对南方旱地重金属含量及其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和大豆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单种、套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区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18-2008).套种时, 非根系和根系土壤中Pb、Zn、Cu、Cd、Fe和Mn含量呈下降趋势, 但与单种无显着性差异, 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显着不同, 且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差异显着。根系土壤和非根系土壤中Zn、Cu、Fe和Mn以残渣态为主, 占50%以上, 而Pb以铁锰结合态为主, 非根系土壤中铁锰结合态Pb的比例约为40%,而根系土壤约为50%.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占土壤中Cd总量的14.01%~15.82%和9.56%~9.90%,与根系土壤相比, 非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高0.63~0.85倍和1.38~1.48倍。研究还发现, 大豆和玉米对Pb、Zn、Cu、Cd、Fe和Mn吸收富集能力显着不同, 且种植模式对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也有显着性影响。在试验区土壤中种植大豆和玉米,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率都比较高, 从而使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较高, 大豆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8.0~53.5倍和24.8~30.8倍, 玉米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7.2~51.8倍和9.7~15.8.所有试验结果显示, 在试验区种植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且水改旱不能实现试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应用DPSIR模型框架,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这5个方面来建立指标体系。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用DPSIR模型的原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2000~2009年间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出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这表明:DPSIR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5.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量、不同植被种植情况对土壤中重金属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降雨量来看,在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Pb、Zn、Cd、As的总量高于(或不低于)5.7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这4种重金属的总量.从不同种植量来看,上壤中淋出Cd、As的总量都随着水稻种植量的增大而减小;在5.7mm降雨...  相似文献   
36.
土壤调理剂对不同成土母质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典型Cd污染稻田,研究土壤调理剂对土壤Cd形态及水稻Cd吸收的效果,为修复不同成土母质Cd污染稻田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水稻稻米和植株Cd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p H值,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施用土壤调理剂主要受其强碱性对土壤的调酸及降低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并受成土母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37.
矿物硅肥与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基施矿物硅肥、微生物菌剂、矿物硅肥与微生物菌剂组配施用,对湖南地区晚稻成熟期内各部位中Cd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与CK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水稻根部、茎鞘、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46.19%、52.46%、38.39%和55.31%,而矿物硅肥处理对叶片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为54.39%;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中,与CK相比,矿物硅肥处理对水稻根部、茎鞘和叶片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73.91%、71.28%和76.77%,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65.52%和69.57%。对于轻度污染土壤,施用三种改良剂后,糙米中Cd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0.09、0.07、0.12 mg·kg~(-1),均能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Cd0.2 mg·kg~(-1));水稻产量方面,施用改良剂均能使水稻增产,其中以矿物硅肥+微生物菌剂组配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在盆栽试验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28.06%和31.1%。  相似文献   
38.
湖南矿区县域耕地重金属污染空间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借助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Pb、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预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Hg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依次为:CdHgAsPbCr,其中八团乡和高垅镇的Cd污染风险相对较大;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中等,各个乡镇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思聪乡平水镇严塘镇秩堂镇腰陂镇火田镇洣江乡虎踞镇下东乡;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预警结果显示,巨警区主要集中在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平水镇、思聪乡以及桃坑乡。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植物组合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修复技术.阐述植物修复的基本内容,并重点介绍了植物组合技术在螯合剂--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植物修复、电压--植物修复、化学改良剂--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由于植物组合技术能很大程度地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且投资省、组合修复周期短、操作程序简单,因此与传统的单一修复技术相比,它更能充分利用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点来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能更好地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随着湖南有色金属矿产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随尾矿砂进入矿区周边土壤,造成大面积的面源污染,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时有发生.在综合评价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周边优势植物物种进行现场实地筛选和研究,论述了利用累积和超累积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从而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