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88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62篇
  51篇
综合类   514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与小麦抗旱性密切相关的水分胁迫应答蛋白, 定位蛋白基因并挖掘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抗旱分子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年两点田间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基础上, 以-0.5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小麦幼苗48 h, 并应用SDS-PAGE方法检测分子量约66.2 kD的水分胁迫应答蛋白, 分析其表达与小麦抗旱性的关系。在128个小麦品种(系)中, 检测出67份表达该蛋白, 另61份未表达该蛋白; 前者的平均抗旱指数为1.00, 而后者为0.80, 有极显著差异(P<0.01), 且各抗旱性等级中表达该蛋白的品种比例随着抗性等级的降低而减小。利用晋麦47×西农2208杂交后代230个F3株系进行遗传分析, 发现该蛋白表达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目的基因与位于小麦5AS染色体上的5个SSR标记(Xgwm129、Xgwm304、Xbarc56、Xbarc117和Xbarc197)连锁, 位于邻近标记Xbarc56和Xbarc117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2.2 cM和2.9 cM。用这两个紧密连锁标记检测128个小麦品种(系), 有67个品种(系)与晋麦47具有相同的标记位点, 其中86.6%的品种(系)(58/67)在水分胁迫后表达目标蛋白。该约66.2 kD的水分胁迫应答蛋白与小麦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小麦抗旱分子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对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通过采用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聚类指标体系表进行赋值并对数据进行聚类指标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江津区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结合分区结果及兼顾区域连续性以及江津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将该区域分为3类:北部城镇高度发达区、中部发展潜力区、南部农林生态区。根据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了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法是研究西南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是土地利用分区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油茶籽油中15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在0.10~0.90m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84.3%~109.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86%~9.21%。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大批次油茶籽油中PAEs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利用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以及蒸散发数据产品,结合气象数据,对2002—2012年陕西省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中部平原区年均WUE较高,北部年均WUE较低;在各植被类型中,耕地的年均WUE最高,达1.59 g/(m2·mm),而灌草地年均WUE则较低。在不同年降水量及年均温区域,WUE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有所差别:在年降水量低于627 mm的地区,WUE随着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在年均温低于11℃的地区,WUE随着年均温的增加而增加。2002—2012年陕西省各植被类型WUE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WUE增加趋势不显著。不同的植被类型,其WUE与气候因子关系也不同,其中降水量对WUE产生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和草地,而温度对WUE产生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林地。  相似文献   
995.
2013年8月和12月,对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鱼类1目(鲤形目)2科(鲤科Cobitidae、鳅科Cyprinidae)8属9种,其中鲤科5种,鳅科4种,保护区优势种为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稀有种为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和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鱼类物种多度格局近似正态分布,海拔900~1 000 m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海拔1 000 m以上鱼类物种数急剧下降。总体而言,陕西米仓山保护区鱼类组成相对简单,群落结构脆弱,多样性程度不高,近年来渔业资源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元谋羊街烟区K326品种两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为材料,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中部成熟烟叶和上部成熟烟叶分别推迟6~7 d和8~10 d采烤经济性状最好,各项化学成分适中、协调,评吸结果表现香气量足,杂气和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干净。  相似文献   
997.
政策、法律与实践在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存在冲突,其中法律与政策的冲突体现为土地调整方面"小调整"与"不得调整"的冲突,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与"长久不变"的冲突;土地权利结构方面"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置"的冲突;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方式与客体不同规定的冲突。政策与法律冲突的原因既有法律较之政策的滞后性,也有因法学理论供给不足造成的政策法律化缓慢。而实践中频繁调整土地不仅违反中央政策精神,也违背现行法律。其原因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功能与财产功能的对立,法律与政策的冲突,也受以平均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性共识影响。解决路径是创造条件促进政策法律化,理顺法律与政策关系。引导理论研究方向,增进理论供给。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剥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以及林业生态文明水平测度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定量测度评价方法,并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评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该评价方法体系可以用来补充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定量评估工作,对林业建设水平进行数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011 年、2013 年和2015 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测度值分别为27.52、28.64、29.04,与2013 年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测度值41.17 相比,清城区目前仍处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在逐步迈向林业生态文明城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壮铗普瘿蚊进行入侵风险分析,评估其在我国的风险水平,为其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壮铗普瘿蚊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其综合风险值(R),确定风险等级.[结果]壮铗普瘿蚊的综合风险值(R)=2.0,即壮铗普瘿蚊在我国高度危险,可能会严重危害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结论]壮铗普瘿蚊在我国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应将其列为二类检疫对象进行管理;壮铗普瘿蚊为入侵有害生物,非国内新种,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