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51—2013年河南省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选取1951—2013 年河南省18 个观测站月观测降水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 线性趋势检验、降水量变率、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河南省降水量及800 mm等降水量线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过去63 年,(1)河南省年和四季降水量具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夏季降水量变化控制年降水量变化,发生旱灾的程度高于洪灾;(2)年和四季降水量存在2~3 年、准4.5 年和准6 年的振荡周期,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3)年和四季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大部分地区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具有减少趋势;(4)将800 mm等降水量线作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显得单薄,需要寻找更多的代用指标,综合分析南北方分界线具体走向及宽度范围。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空间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陕甘宁地区35年来(1971-2005),39个测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聚类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比较该地区39个县的气候变化空间结构特点以及致灾效应。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全区有6个增温中心(定边靖边,神木,正宁,西峰,延安和同心)和4个干旱中心(延长宜川,甘泉富县,吴堡,和子长);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原本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持续的时间延长,强度增大,最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贫困。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时空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秦岭南北60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秦岭南北关中、陕南地区的气候生产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估测.研究表明: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值介于9525.0~14156.2 kg/hm2·a之间,陕南大干关中;其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步增加,西安、成阳地区最小,安康地区最大;近半个世纪以来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关中趋势更为明显;就年代变化而言,秦岭南北变化步调一致但幅度有别:60、80年代为正距平,70年代、以及进入21世纪后变化不大,90年代急剧减少;随着气候日益暖干,气候生产力将进一步下降,农作物很可能因高温缺水而减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监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近53年来,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以2.2 d·10 a-1的速率显著推迟(P<0.01),推迟最为明显的地区位于河南西部山区;平均终霜日期以2.3 d·10 a-1的速率显著提前(P<0.01),中、南部平原地区提前最为明显;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季节性气温变化十分敏感,秋季气温每升高1 ℃,初霜日期推迟6.5 d;2-4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 ℃,终霜日提前3.5 d,相比较而言,初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