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180篇
  232篇
综合类   1266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286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车用离合器结合规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车辆良好性能的实现。本文从离合器的结合过程出发,把离合器结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再根据离合器接合性能的评价指标:滑磨功和冲击度,经过公式推导分析,得到了结合速度是影响滑磨功和冲击度的主要因素;最后以离合器结合速度为主要对象,推导出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对离合器的优化控制及良好性能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2.
滴头堵塞诱发过程及其可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头作为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整个滴灌系统寿命、节水性及灌水的均匀性.流道的堵塞问题一直是抑止滴灌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随着再生水滴灌、微咸水滴灌、雨水滴灌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滴灌系统抗堵塞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堵塞问题成为了滴灌技术研究的热点.分析了滴头堵塞诱发的研究现状,就流道内的堵塞诱发因素、诱发过程、生物膜的存在对于堵塞的影响、流道内生物膜生物、物理特征以及控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测量技术提出了有关流道内生物膜微生态多样性、生长特征等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3.
从山西农业大学等地引进农大3号、农大5号、农大6号、当地野生种等4个欧李品系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和RHIZO2007d根叶分析仪及DPS软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系分枝、生物量、根系等特征,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农大3号平均单株分枝数最大达4.5枝,农大5号分枝数3.8枝,实生(野生)苗Ⅱ平均分枝数最少仅1.5枝;各种欧李品系的平均单株生物量由大到小为农大5号(49.136g)实生苗Ⅰ(45.642g)农大3号(17.935g)实生(野生)苗Ⅱ(12.413g),野生实生苗长势最弱;农大5号根系最长(5 220.38cm)、表面积(963.70cm2)和体积(72.41cm3)最大;毛细根是欧李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小于1.0mm根占70%以上。栽植欧李经济型水土保持防护林应首先选用农大5号品系。  相似文献   
114.
烟草漂浮育苗营养基质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麻刚沙、蛭石、珍珠岩、牛粪、草炭土替代商品基质用于烤烟漂浮育苗,与商品基质相比,成本较低,可大幅降低育苗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15.
116.
以超级稻宁粳1号和常规稻镇稻1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系统比较了两个品种的生产力及CH4排放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虽然两个品种的CH4排放通量的动态特征和生物学产量均基本相似,但宁粳1号的CH4排放总量比镇稻11低35.22%(P<0.05),土壤水溶液中CH4平均浓度也低41.31%(P<0.01)。两个品种的CH4排放差异主要出现在水稻生长中期,前期和后期的差异不明显。比较两个品种的生物学产量、株高、叶面积、根系等生长特性,发现宁粳1号强大的根系是降低CH4排放的最关键因素。综合比较植株生产力和CH4排放强度,发现宁粳1号不仅具有更高产量,而且单位干物质和籽粒产量的CH4排放量均分别比镇稻11低42.42%和81.38%(P<0.05)。上述结果显示,水稻产量的提高不一定伴随CH4排放的增加,选育高产低排放的水稻品种是可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超级稻,可能不仅利于粮食安全,也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17.
天然打草场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内陆的生态屏障。目前中国打草场分布状况、分布面积、产量高低等信息十分缺乏,严重制约饲草储备和救灾应急功能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基于2009-2011年的Landsat TM5影像数据,并借助野外调查点和目视解译方法对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0.35万hm2,目视解译结果的平均解译精度达到76.78%。其中,内蒙古天然打草场面积居首位,面积为688.04万hm2,其次是松嫩平原草原区,打草场面积为91.80万hm2,河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打草场面积最小,为20.51万hm2。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180.89万hm2,科尔沁沙化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96.44万hm2,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天然打草场面积约为395.40万hm2。研究区天然打草场的植被类型以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地草甸类为主,少量分布在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全国半干旱区域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8.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复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是目前环境和生态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廉价、可操作性强、美化景观的绿色技术,而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介绍了根系分泌物的定义、组成、影响因素及其收集和分离纯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表层盐含量、碱性间的相互关系,为该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H值、电导率、盐含量等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的含水率均随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而土壤的pH值、电导率、盐含量正好相反,均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耕地表层土壤的pH值、盐含量与甘草植被特征指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植被盖度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值和盐含量与甘草植被的这3个性状指标间均表现为负线性函数关系,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个单位,可使土壤表层的pH值分别下降0.012,0.011和0.002,盐含量分别降低0.108,0.107,0.015g/kg。[结论]西北干旱地区耕地中种植甘草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pH值)影响显著,其中植被的盖度对表层土壤的盐碱影响最大;从耕地表层抑盐角度考虑,应优先选择种植枝叶稠密、植株高大的作物。  相似文献   
120.
小麦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合理引进种质资源,培育高品质小麦品种,本研究利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JYDB100×40对引进俄罗斯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进行检测,利用STS标记和变温PCR对控制籽粒硬度基因puroindoline的主要等位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8个俄罗斯引进小麦品种硬度指数范围为45.6 ~79.2,硬质麦品种为190个(91.35%),混合麦品种为18个(8.65%).Pina基因有Pina-D1a、Pina-D1b和杂合Pina-D1a/ Pina-D1b共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7.02%、10.10%和2.88%.Pinb基因有Pinb-D1a、Pina-D1b、Pinb-D1c和双位点突变Pinb-D1bc 4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7.02%、55.77%、3.85%和3.37%.统计结果显示:携带Pina-D1b+Pinb-D1a基因小麦籽粒硬度指数显著大于Pina-D1a+Pinb-D1b,Pina-D1a+Pinb-D1a和Pina-D1a+Pinb-D1bc.其他puroindoline等位变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俄罗斯硬质麦种质资源丰富,是改善我国小麦籽粒硬度和品质的重要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