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积温变化及其引发的积温带变化和演变趋势.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日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20世纪70年代略有减少、而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M-K检验结果显示,积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性增加.由于黑龙江省≥10℃积温的累进增加,全省≥10℃积温带出现明显的北移和东扩,其中,第一积温带北移最明显,平均达0.5个纬距,第三积温带东扩最明显,达2个经距.  相似文献   
62.
黑龙江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连续3d以上日均气温≤18℃为指标判定障碍型冷害,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中-下旬逐日平均气温和水稻产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06年,黑龙江省稻作区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呈现不规律的时间变化特征,共有17a发生,发生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的年份有1964、1971、1990和2006年,20世纪80年代发生最多,为7a,20世纪90年代发生最少,为1a。研究期间,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在地域上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北部最多,西部最少;在同一冷害年内,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冷害的发生程度在区域上表现为东部重于西部,北部重于南部。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234.177kg/hm^2,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d,水稻单产下降104.208kg/hm^2。  相似文献   
63.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林场的发展和改革历程进行总结,分析了改革和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探讨了未来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和重要改革内容,旨在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松粳1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于2002年以松98-131为母本,通211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65.
在对西藏自治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科技教育、林业基础设施、森林旅游开发和林产工业等方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对西藏将来林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减产率等级指标并以预留的渍害样本验证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轻度、中度和重度渍害减产率下限值于出苗三真叶期分别为5.6%、10.3%、14.7%,于开花结荚期分别为6.2%、9.3%、14.2%。指标评价判识结果和历史灾情记录度吻合率达84%,可应用于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构建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期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评价量化。  相似文献   
67.
森林火灾对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布及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森林生态学典型样地法设立样地并获取野外数据,采用燃烧法测定森林、土壤中的碳,研究过火和未过火两种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分布及储量,结果表明:火干扰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减少33.8127t/hm2,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减少104.9247t/hm2,其中,森林植被部分的干、枝、叶和根的碳储量都减少,其它组分因林分类型而异;土壤碳储量明显减少,但各层的碳储量空间分布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68.
通过5年的选育,2年的产量鉴定,3年的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的米质分析和抗病鉴定,表明松粳4号是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身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于2000年23月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69.
在黑龙江省早春水稻旱育苗背景下,研究了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对秧苗根系形态建成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生物炭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东北稻田土壤为育苗基质,添加0、5.0%、10.0%、15.0%、20.0%(w/w)的生物炭,进行保护地旱育水稻秧苗。出苗后30 d测定秧苗根系形态建成和解剖结构等性状,分析生物炭对水稻秧苗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5.0%生物炭时,水稻秧苗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等明显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10.0%时,各项根系形态指标达到最高值;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形态指标下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细根增加。同时,添加5.0%生物炭时,根半径、根截面积、根表皮厚度、根皮层厚度、皮层腔面积、根导管数量及导管面积等性状指标也相应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5.0%~10.0%时,根解剖结构各项性状指标达到最大值。当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也有下降趋势。根系增粗主要源于根表皮及皮层发育良好。在东北冷凉地区进行保护地水稻旱育苗,基质中添加适量生物炭(5.0%~10.0%)有利于秧苗根系的伸长及增粗,形成发达根系,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