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南疆特色杀虫植物提取物对棉铃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无公害植物杀虫剂的切筛工作,经过室内药效试验表明:蔓陀萝和胀果甘草具有一定的药效,同时也证明了在本地区的特色植物资源中,有可能进行“无公害”植物农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2.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稳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3.
本文作者介绍了既适于采棉机采收,又符合新疆棉区生态条件下的“密、矮、早、膜、匀”技术路线的棉花新型种植方式--带状种植方式的演变历史、技术规格、生育特点、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及群体内生态因素的空间分布,同时提出了带状种植方式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4.
新疆棉花施钾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8~2002年在新疆阿克苏棉田上进行不同施钾方式及不同施钾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40~188mg/kg范围内,作基肥、追肥和叶面施用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增产范围分别为:2%~7.7%,1.31%~9.38%,2.7%~6.38%,追肥最佳时期为盛蕾期,叶面肥硫酸钾最适浓度是1%。施用钾肥提高了棉花成铃率,对棉纤维品质、对比强度无影响,其伸长率,马克隆值及含糖量有一定增加,而2.5%跨长、长度整齐度、气纺指标、黄度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5.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6.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赛丹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赛丹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6.3d和15.0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赛丹在棉籽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27.
根据春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和叶蘖同伸关系.将春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特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发生快,分蘖发生经历的时间短,分蘖消亡经历的时间长,主茎3、4、5片叶叶蘖发生符合同伴关系;而中熟、中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较晚.分蘖消长的时间相当,叶蘖同伸情况与理论值吻合程度较差.这将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因春小麦品种类型不同而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土壤农药残留的生物修复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从当地农田土壤中筛选出的两种农药降解菌,通过初步的生物修复试验,证明所筛选的降解菌的降解效果好于农药的自然降解,并将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生物修复的结果检测。  相似文献   
29.
随着小麦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小麦“高、稳、低”的育种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 ,增加粒重也就相当于提高产量 ,为此我们要注意光合产物的积累 ,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是源、库、流综合作用的结果[1 ] 。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绿色穗部附属物(如芒和颖片 )。有人通过剪芒处理证实了芒也是重要的光合源[2 - 4 ] 。本试验在小麦抽穗期进行三种处理即 :穗部遮光、穗下节遮光、剪芒 ,研究各处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为小麦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用适宜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30.
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F2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骨干亲本。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