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51.
为实现棉蚜的绿色防控,探究环境友好型新型微生物菌剂蚜必净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防治作用,同时采用两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和毒死蜱进行防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棉蚜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蚜必净处理5~15 d后,其防效维持在98%以上,与10%吡虫啉和40%毒死蜱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10%吡虫啉和40%毒死蜱处理15 d后,防治效果开始下降,下降幅度较大,棉蚜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52.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冈杂棉0623产量的影响,以"3414"肥料模型设计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不同施肥处理下第一果枝节位、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单铃重、籽棉产量、株高等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处理间比较分析表明,N_2P_2K_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3145.71 kg/hm~2,较对照增产45.65%,肥料贡献率也最高,为31.34%。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解释7个性状85.001%的数据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果枝数、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等性状,是产量相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2.317%;第二主成分与第一果枝节位相关,方差贡献率18.252%;第三主成分与株高相关,方差贡献率14.433%。各个处理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前3位为N_2P_2K_3处理、N_2P_2K_2处理和 N_1P_2K_2处理。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和产量表现分析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即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150、300 kg/hm~2)有利于"冈杂棉0623"产量的提高,是适宜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出棉田防除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的除草剂,选用5种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其对棉田香附子的防治效果及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后14 d,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WG)和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WP)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分别为88.68%和87.71%,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21 d,75%氯吡嘧磺隆WG和10%吡嘧磺隆WP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分别为78.70%和76.04%,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28 d,75%氯吡嘧磺隆WG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2.37%和91.82%,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安全性分析显示,5种除草剂均对棉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冈0996’产量潜力,确定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关系,确定影响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以2016、2017年长江流域中熟组棉花区试和2018年长江流域中熟组生产试验中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对‘冈0996’稳产性、丰产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冈0996’产量综合表现好,稳产性、丰产性好,具有高产的潜力。‘冈0996’增产点率高达91.50%,表现出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数较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产生直接效应最大,且通过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产生间接效应值最大。‘冈0996’具有强的稳产性,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特点,在生产中要统筹好铃数与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的种植密度,力争保证单株铃数,稳定单铃质量,确保衣分是实现高产的主攻途径。  相似文献   
56.
为了棉花生产的轻简化.以晶华棉116为例,设置了增效缩节胺(DPC)不同浓度(90 g/hm2、180 g/hm2、270 g/hm2)处理进行棉花打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DPC能够控制棉花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提高籽棉产量、单铃重和断裂比强度;中低浓度(90 g/hm2和180 g/hm2)处理对棉花单株结铃数、衣分影响不明显,但高浓度(270 g/hm2)处理会降低棉花的单株结铃数、衣分.建议在鄂东植棉区生产中喷施DPC 90~180 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  相似文献   
57.
<正>栖霞市位于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苹果生产历史悠久,果实酸甜可口、香脆多汁,多年来经过栖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果农的共同努力,苹果产业取得许多殊荣,享誉国内外,市场优势显著。目前,栖霞市苹果面积稳定在6.67万hm~2,苹果年产量150~200万t,年出口量达20万t以上,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农民经济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果业,苹果产业早已成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因子分析法在棉花区试中应用可行性,探讨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发展趋势.以近年参加湖北省区试麦后棉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可解释全部性状信息的92.041%.其中第一、第四公因子为品质因子,第二公因子为生育期因子,第三公因子为株型因子,第五、第六公因子为产量因子.通过计算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发现虽然不同品种因子得分有正负差异,但是均为了提高产量或者改善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4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为EZ12,ZS07,ZS03品种,这3个品种马克隆值均较低,纤维细度较好;第二类群为GB521,冈棉11号和华棉1543品种,这3个品种早熟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第三类群为荆棉93、晶华棉116、中棉所99001和福隆棉316品种,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有高产潜力;第四类群为荆PC10、荆棉94、中棉所94A1822和中9705品种,这4个品种早熟性好,株型较好,纤维品质较好.综合评价认为中9705、冈棉11号、ZS03、华棉1543的早熟性好、丰产、优质,是适应在湖北麦后棉推广的品种.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在关注产量同时,要协调产量与早熟、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早熟之间的矛盾,同时重视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59.
目前市场流行营养保健的SOD苹果,为了研究在不使用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制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腐植酸液体肥,增强苹果树自身调节机制,提高自身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 )能力,从而提高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的SOD保健苹果,设置了腐植酸液体肥地下灌注+叶面喷施、常规施肥(对照)2个处理。结果表明,腐植酸液体肥地下灌注+叶面喷施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苹果的SOD含量,其SOD值在43.52~51.43 U/g ,增幅为229.954%~289.92%,平均增幅为260.20%,超过了国际SOD苹果含量标准(20.00 U/g )。  相似文献   
60.
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控制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为CK、CK+2℃、CK+4℃,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结构发育、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和穗下节间长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度比CK平均增加10.80%、37.29%、16.87%、17.11%和17.78%,CK+4℃处理则比CK分别增加20.82%、54.17%、37.11%、28.48%和35.84%。温度增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CK+4℃处理比CK+2℃处理和CK的茎粗系数平均增加15.92%和58.99%。增温使玉米茎秆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显著减少,CK+4℃、CK+2℃处理的第三节间的茎秆中央维管束数目比CK平均减少42.39%、22.59%,维管束总面积比CK分别降低40.33%、28.68%,增温对中央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大于边缘维管束。随温度增加,玉米茎秆抗推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显著降低,CK+4℃和CK+2℃处理比CK平均降低50.75%和43.75%(茎秆抗推力)、25.41%和29.59%(穿刺强度)、22.41%和23.58%(破碎强度)。茎秆抗推力与株高、穗位高和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截面惯性矩、边缘维管束数目、面积、中心维管束数目、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对全生育期增温响应不同。随温度增加,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增幅显著大于ZD958;ZD958的边缘和中心单个维管束面积减少,而XY335维管束面积呈增加趋势,且ZD958维管束数目和边缘维管束总面积的降幅小于XY335;XY335茎秆抗推力降幅显著大于ZD958,且XY335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吐丝后25 d,之后下降,而ZD958在成熟期。ZD958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显著正相关,XY335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破碎强度则与其他指标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温度增加促进了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改变了茎秆内部结构,使茎秆抗推力下降,倒伏风险显著增大,且温度越高倒伏风险越大;不同品种茎秆生长特性和倒伏能力对增温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