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辣椒的 4个杂交一代的总产量和早期产量等 2 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简单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对辣椒产量尤其是早期产量进行选择时 ,应注意对果实横径进行选择 ;对于果肉厚的选择与提高会使果肉重、平均单果重有效增加 ,所以应加强对果肉厚这一性状的选择。而对果肉厚进行选育时 ,应注意株高和叶宽的变化 ;在育种实践中应注意辣椒单株结果数和平均单果重之间的关系 ,以培育不同的高产类型 ;对辣椒叶片 长x宽 选择时 ,无论对叶长还是对叶宽的选择都会使其选择有效 ;丰产育种时还应注意茎粗与叶宽、株高、叶片 长x宽 之间的关系 ,以达到理想的株型。  相似文献   
22.
研究褪黑素(MT)种子引发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MT作为黄瓜种子引发剂或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津研4号’为试验材料,用50、100、150 μmol/L MT对种子进行6、12、15 h引发处理,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设置50%田间持水量的干旱胁迫,采用基质盆栽,探究MT引发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 μmol/L的MT引发15 h时对黄瓜幼苗耐旱性增强有显著作用,其中50 μmol/L时提高幼苗的光合速率达8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分别为5.1%、42.4%、38.8%,根系活力提高154.0%,说明适宜浓度的MT引发可以通过增强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来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23.
利用胚培养诱导单性结实黄瓜果实形成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单性结实黄瓜EC1(全雌)、L8(雌雄同株)以及L8与强非单性结实黄瓜6429(自交系)的F2为材料,取其单性结实果实中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在EC1、L8以及F2(L8×6429)中共产生了34株再生植株,经倍性鉴定是单倍体.研究发现:果实生长时间、植株单性结实座果率对果实形成种子及诱导胚成苗均有影响,并且培养基中高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对诱导胚产生单倍体植株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黄瓜扦插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429(美国露地型)、6401(欧洲温室型)和FC(秋黄瓜类型)3个黄瓜品种进行扦插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基质类型、同一品种不同切口类型及不同插穗长度的扦插效果比较,对影响黄瓜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扦插效果既受品种影响也受基质类型影响;(2)斜切处理的扦插效果明显好于平切;(3)插穗长度在15~20 cm左右的扦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5.
选用金红栗、谢花面、金香蜜3个西洋南瓜品种,从开花当天开始测量瓜横径、纵径等指标,得到西洋南瓜果实生长曲线.调查结果表明,开花后3 d果实处于缓慢生长期,4~15 d为迅速生长期,15 d后为缓慢生长期,到22 d时,果实大小基本固定,不再膨大;分别采收花后30、35、40 d的果实进行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果实营养品质指标呈增加趋势,35 d和40 d采收的果实各营养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与30 d采收的果实测定结果差异较大.总体看,3个西洋南瓜品种不同采收期果实外部形态和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嫩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15 d,老熟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35~40 d.  相似文献   
26.
以国内外搜集的100份黄瓜资源为试材,对商品瓜的单瓜重、瓜长、瓜横径、瓜把长、中心腔横径、瓜心室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93.908 7%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00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大类群:第1类为短果型,共38份;第2类为短果优质型,共26份;第3类为长果型,共19份;第四类为多心室型,共17份。该研究为黄瓜优质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7.
高校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具有学科、人才、技术和成果的综合优势。文章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对高校科技特派员的功能定位、发展历程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与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特派员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高校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区域和领域、有效提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等加强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基质栽培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中草药渣和蘑菇废料为主要有机物料配制营养基质,以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营养基质槽式栽培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土壤栽培相比,2种营养基质能够降低容重和EC值,提高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从而促进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显著提高黄瓜小区产量。[结论]该营养基质可作为黄瓜栽培的优良营养基质来替代传统土壤栽培,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9.
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58%;每个农艺性状和其余农艺性状中至少有1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75.68%,第1、2主成分可视为商品瓜特征因子,包含单瓜重、瓜把形状、瓜长、瓜把长、瓜把宽、瓜肉厚、瓜瘤大小、瓜皮色等,第3~6主成分可视为植株特征因子,包含节间长、主蔓茎粗、叶形、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等。本研究为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不同成熟度对西葫芦种子质量和子叶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不同成熟度的西葫芦种瓜测定其瓜长、瓜粗、单瓜重,采种后测定其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7 d后测定子叶苗性状。结果表明:授粉后30 d果实仍在缓慢生长,到40d瓜长才停止生长,授粉后50 d瓜粗和瓜重才停止生长。授粉后40 d以上种子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授粉后40 d及不足40 d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子叶苗质量极差,不能利用;授粉后45 d的种子各项指标较好,可以利用;授粉后50 d以上的种子各项指标最好,因此,授粉后50 d是最适宜的种瓜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