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水稻土产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二种有机肥和五种无机肥对淹水稻上产甲烷细菌数量和甲烷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对产甲烷菌数量和甲烷释放量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绿肥最为显著。无机肥料的施用处理中,NH4HCO3、(NH4)2SO4、CO(NH2)2和NH4Cl对水稻土产甲烷细菌数量的增加和甲烷释放量均略有促进作用,而施NaNO3处理的对甲烷释放总量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在58℃连续运转多年的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硫酸盐还原细菌,定名为菌株CAMZ。菌株CAMZ细胞为1~1.5 μm×4~6.5μm,单个或成对,杆状,两端尖中间大,呈橄榄形。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乳酸、丙酸、丁酸、丙酮酸、丙氨酸、H_2/CO_2、乙酸等多种基质,但不利用苯甲酸、软脂酸、葡萄糖、蔗糖,木糖、纤维二糖等物质。生长于H_2/CO_2时能合成大量的乙酸。菌株以SO_4~-,S_2O_3~-和S作为电子受体,并形成S~-,但不利用SO_3~-,NO_3~-,NO_2~-和甜菜碱作电子受体。需要维生素溶液或酵母浸提液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5~60℃,最适pH为6.5~7.0。生长不需要NaCl,但可在低于1.5%NaCl培养基中生长。细胞具有很高的一氧化碳脱氢酶活性。DNA中mol%G+C为49.7。根据其形态和特征,认为菌株CAMZ是脱硫肠状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嗜热氧化乙酸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thermoacetoxidans sp.nov.),典型菌株为CAMZ。  相似文献   
14.
一个高温厌氧直接转化纤维素为乙醇的高纯富集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亨盖特厌氧技术,从牛粪中获得了高温厌氧直接转化纤维素为乙醇的高纯度富集物。该富集物中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一大小为0.54 μm×4.86~9.72 μm的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G+,芽孢圆形,直径为0.86~1.19 μm,端生。产乙醇最适温度为55~60 ℃,最适pH7.5。该富集物能直接转化稻草和麦秆产乙醇,以稻草、麦秆为唯一碳源时最高乙醇浓度分别为0.257 g/L和0.129 g/L。  相似文献   
15.
能量流向是任何发酵的重要待征之一,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和重视。甲烷发酵也不例外,而且由于甲烷细菌是一个生理学上独特的类群,体内含有别的微生物类群所不具有的独特成分如F_(420)等,能作为生长和产甲烷的碳源和能源谱十分狭窄,一碳化合物,仅有H_2/CO_2、甲酸、甲醇和甲胺类等,在二  相似文献   
16.
对高浓度THF作用下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回流污泥的pH、溶氧、可培养微生物连续测定6周,观察到回流污泥的pH随着THF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四氢呋喃的存在可极大地抑制回流污泥中微生物的好氧呼吸强度,导致氧的消耗减少,且培养4周时,回流污泥中溶氧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时段时的溶氧;在含有THF的回流污泥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在培养4周时出现峰值,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在培养3周时出现峰值,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未出现明显峰值。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产低温蛋白酶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对部分长度的16S rDNA同源性作了分析,将其鉴定为Chryseobacterium sp.HL221.通过硫酸铵沉淀、G-75和DEAE Sepharose F.F.柱层析从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纯酶,测得分子量为35000 Da,等电点为4.9.酶促反应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7,酶活在低于25℃,pH7~10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方法克隆了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ZX4菌株的儿茶酚2,3-双加氧酶基因(c230-ZX4)。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全长924 bp且具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06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来自菌株S.yanoikuyae B1和Sphingomonas sp.KMG425的xylE基因(编码产物均为C230)具有较高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37%和94.05%。通过HindⅢ和XhoⅠ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将该基因连接到质粒pET30(a) 上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S3,并在E.coli BL21进行了表达,得到了42.3 kD的融合蛋白。酶活测定发现该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产酶活力明显高于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研究分析了水稻田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数量和优势种。结果表明,早稻在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达10 ̄7个/克于土,到孕穗末期减少2个数量级。施腐熟牛粪的水稻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略高。施腐熟牛粪同施KC1和菜籽饼比较,施腐熟牛粪对SRB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稻田土壤中的SRB数量以5—13cm土层为多,水稻根系土壤中的SRB数量明显高于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在乳酸钠、乙酸钠、N_2/CO_2及混合基质中生长的SRB数量无明显差异。经分离纯化到的SRB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可为Desulfovibrio的一个种和Desulfotomaculum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Cu2+单一处理和铜镉复合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铜镉元素对土壤酶毒性的不同复合效应以及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污染不仅与单一元素污染的生物学效应不同,而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更为复杂.Cu2+单一污染对稻田土壤酶的抑制效应顺序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铜镉复合污染的抑制效应顺序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不同.脲酶和磷酸酶对铜镉污染反应敏感,其活性与Cu2+浓度和铜镉复合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铜镉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的特征;对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毒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建议综合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和预测稻田土壤铜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