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紫锥菊、黄芪、银杏、金银花和甘草(简称紫黄银金甘)组方对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30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公鸡雏,设20、40和80 g/L紫黄银金甘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60只。自由采食、饮水,7日龄所有鸡用鸡新城疫活疫苗免疫。1日龄开始,在20、40和80 g/L紫黄银金甘组饮水中加入紫黄银金甘(分别按20、40和80 g/L加入紫黄银金甘),在阳性对照组的饮水中加入左旋咪唑(按0.05 g/L加入左旋咪唑),连喂28 d。分别于21、28、35和42日龄,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紫黄银金甘对NDV抗体效价的影响;在7、14、21、28、35、42和49日龄,采用称重法检测紫黄银金甘对鸡体重和料肉比的影响。结果显示,紫黄银金甘能够提高NDV抗体效价,提高鸡的体重,降低料肉比。表明,紫黄银金甘可通过提高NDV抗体水平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可通过促进鸡的生长发育和降低料肉比来提高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品种磨粉品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 10 0份冬麦品种和 4 1份春麦品种 (系 )研究了我国小麦磨粉品质现状及其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 ;用荔垦 2号 /豫麦 2号和 85中 33/豫麦 4 9等 2个组合的F3 研究了出粉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品种间出粉率差异大 ,冬麦变幅为 6 5 .6 %~ 77.2 % ,春麦为 6 2 .7%~ 75 .9%。冬麦品种以北部冬麦区出粉率最高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出粉率最低 ;面粉白度与之相反 ,以长江中下游麦区最好 ,北部冬麦区面粉白度最差。冬麦品种出粉率与容重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39和 0 .4 9,面粉白度和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4 4 ;春麦品种出粉率与籽粒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5 2 ,面粉白度和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r =- 0 .35 ,面粉灰分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4 9。出粉率受多基因控制 ,广义遗传力为 4 5 %~ 6 0 %。建议将硬度、出粉率和面粉颜色列入各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黄淮麦区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14,他引:49  
利用1997~1998年度黄淮南北片两组区域试验部分试点的材料,测定了降落值、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等淀粉性状。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还采用AMMI模型和PATTERN模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黄淮麦区小麦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为该区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小麦区域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淀粉品质均有显著影响,22个参试品种中鲁麦14、温麦6号和95中459的淀粉品质较好;15个试验地点中北片的衡水、石家庄,南片的郑州和泾阳的小麦淀粉品质较好;用AMMI模型和PATTERN模式分析小麦淀粉品质性状G×E交互作用的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2,自引:7,他引:72  
 利用快速粘度仪 (RVA)分析了我国冬、春麦主栽品种和部分澳大利亚品种的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 ,中国春小麦品种糊化性状 (单位为 RVU)变异范围较大 ,冬播小麦变异范围较小 ,澳大利亚小麦则介于中国冬麦和春麦之间 ;基因型 (G)、环境 (E)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 E)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面粉的糊化特性。峰值粘度与所有的糊化性状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 (r=0 .5 6~ 0 .93;P<0 .0 1) ,而稀懈值则与多数粘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或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淮地区麦棉连作直播种植模式,规定了适于麦棉连作直播模式的小麦种植技术规范,包括规程范围、品种选择、产量目标、播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棉花接茬播种等技术要素,为黄淮棉区小麦—麦后直播棉花连作种植模式下的小麦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对提高小麦产量潜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ogistic方程, 对2012—2015连续3年度种植在河南安阳的14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的粒重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表明, 粒重和灌浆速率参数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环境影响。不同粒重类型品种间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各时期灌浆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高粒重>中等粒重>低粒重, 灌浆持续时间则差异不显著。灌浆速率, 特别是快增期灌浆速率快慢是造成品种间粒重差异的主要原因。粒重与所有灌浆速率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 与快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0, 与灌浆持续时间相关不显著。建议采用平均灌浆速率对相关性状进行基因定位, 以进一步改良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粒重。  相似文献   
17.
HMW-GS和LMW-GS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以小麦品种PH82-2(亚基组成1, 14+15, 2+12和Glu-A3d, Glu-B3d, Glu-D3c)和内乡188(亚基组成1, 7+9, 5+10和 Glu-A3a, Glu-B3j, Glu-D3b)的242份F3和F4株系(试验I)和91份产量比较试验材料(试验II)研究了贮藏蛋白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W-GS和LMW-GS等位变异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对加工品质均有极显著影响(P<1%)。就位点的效应而言,Glu-D1位点对加工品质的效应较大,而Glu-D3位点的效应较小。就单个亚基而言,在Glu-B1位点,14+15<7+9;在Glu-D3位点,Glu-D3c>Glu-D3b。1B/1R易位系的部分品质性状,如和面时间、曲线下降斜度和峰积分好于非1B/1R易位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结合黄淮地区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及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黄淮地区麦后直播棉花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规定了麦后直播棉花连作种植生产技术规范,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方式、密度与株行距配置、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化学调控与催熟、整枝打顶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9.
对Microsoft Office面向对象的技术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功能强大的VBScript脚本语言,实现了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辅助系统中,针对Office系列操作进行自动评价并记分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一年,发生总面积为873.81万hm^2,比上年上升9.77%。该文报道了2000年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总体情况,并对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