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单抗与磁性纳米材料通过化学偶联构建的纳米探针为标记物,以单增李斯特菌的多抗作为检测线T,山羊抗小鼠IgG作为质控线C,预包埋在CN140硝酸纤维素膜上构建双抗夹心模式的磁性试纸条.通过在硼酸盐缓冲液(BS)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层析体系,探讨表面活性剂对磁性试纸条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有利于层析作用的进行,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riton X-100有助于CN140膜对纳米探针的捕获,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会削弱CN140膜对纳米探针的捕获能力.以含有Tween-20的BS缓冲液作为基础缓冲液,再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KCl、NaHCO3 、KHCO3盐溶液以探讨盐溶液对层析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NaHCO3/KHCO3浓度的增加,NC膜对纳米探针的捕获能力下降,而一定浓度NaCl/KCl(0.5%~3%)的添加可显著增加NC膜对纳米探针的捕获能力.以含有CTAB的基础缓冲液为层析体系的检测结果显示,KCl/NaCl增强CN140膜对纳米探针的捕获能力的关键作用离子很可能是Cl-.说明层析缓冲体系是影响磁性试纸条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层析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或盐离子的选择需考虑层析膜的类型及其表面预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42.
用PH82-2/内乡188杂交后代240个F5:6家系,按照α-lattice设计,分别种植在安阳、焦作和泰安,对产量和抗白粉病等性状进行了考察。利用SSR和蛋白标记对群体进行部分连锁作图,分析1BL/1RS易位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BL/1RS易位系对产量、穗数/m2和抽穗期的影响不显著;易位系的千  相似文献   
43.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是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子。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安阳种植212个黄淮麦区代表性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这2个指标变异范围较大,植酸含量为2.18~13.37 g kg–1,平均5.72 g kg–1;植酸酶活性为10~1759 U kg–1,平均657 U kg–1。品种及品种与年度互作效应显著影响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以品种效应较大。根据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将参试品种分别聚为5类,类间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差异显著。石麦12、衡4568、洛麦21和济麦096141的植酸含量较低,且植酸酶活性较高,可作为进一步改良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的亲本。  相似文献   
44.
45.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国外资源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有效利用,以小麦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及光周期位点Ppd-D1标记对23个国家的755份品种检测,同时在河南安阳秋播,观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Vrn-A1、Vrn-B1、Vrn-D1和vrn-A1+vrn-B1+ 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0%、21.1%、15.6%和64.2%,显性等位变异Vrn-B3在检测材料中缺失。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主要分布在中国春麦区和长江中上游冬麦区、意大利、印度、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上述地区的小麦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美国中部和南部、德国、法国、挪威、乌克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这些地区的小麦为冬性类型。光周期迟钝型Ppd-D1a的分布频率为55.2%。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即美国各麦区以及德国、挪威、匈牙利、中国东北、加拿大、智利和阿根廷,来自其余麦区的品种均携带光周期迟钝等位变异Ppd-D1a;携带Ppd-D1a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大部分能够成熟,而携带Ppd-D1b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基本不能成熟。在安阳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a未加速小麦抽穗,而携带Vrn-B1和Vrn-D1等位变异的部分春化需求品种能够正常抽穗,主要因安阳生长季节的温度能够满足春化需求。  相似文献   
46.
为快速高效地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将72份冬小麦品种(系)于2000~2001年度分别种植于河南郑州和山东济南,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评价了蛋白质含量、微量沉淀值及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冬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微量沉淀值中等偏高,面包烘烤品质则较差,品种间差别较大.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变异与面包烘烤品质密切相关,Glu-Dl位点具有5 10亚基和Glu-B3位点具有h亚基的品种,其面包各烘烤品质参数均显著优于具有其他亚基的品种,而Glu-B3j亚基(即1B/1R易位)对微量沉淀值、比沉淀值和面包体积、颈高、外观、质地、结构、色泽、评分等品质参数均具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沉淀值对非1B/1R易位系面包体积和评分的作用远大于蛋白质含量的贡献,而单位蛋白质含量的沉淀值即比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的面包体积和评分更重要.在育种中应针对非1B/1R易位系和1B/1R易位系采用不同的品质改良策略,对非1B/1R易位系可考虑通过提高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则应考虑通过提高比沉淀值来改良面包烘烤品质.  相似文献   
47.
张艳  阎俊  陈新民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803-808835
为了明确糯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利用中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的三个小麦主栽品种京411、豫麦49和豫麦34,研究了添加10%、15%、20%、25%和30%不同比例的糯小麦面粉后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面粉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有所增加,和面时间和衰落势无显著变化.直链淀粉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峰粘度和反弹值则均有所下降.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的粘弹性、光滑性和总评分呈二次曲线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为24%~25%时,面条的粘弹性、光滑性和总评分最好,添加15%~20%的糯小麦面粉即可达到这一效果.添加糯小麦面粉对面条色泽和表观状况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相似文献   
49.
以crp为靶标基因,建立凡纳滨对虾腐败菌株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WS13无痕敲除方法,初步研究crp基因对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ir蛋白依赖的质粒p MMB1构建缺失载体,利用质粒pBBR1MCS-2-PaacC1构建回补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实现对crp基因的无痕敲除,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成功获得crp缺失株(Δcrp)和回补株(Ccrp)。通过对S. putrefaciens WS13野生型(WT)、Δcrp和回补株Ccrp形成的生物被膜作定量分析,发现突变株Δcrp生物被膜量明显下降,回补菌株Ccrp的生物被膜量相对Δcrp明显上升,揭示crp影响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研究结果表明,质粒pMMB1和pBBR1MCS-2-PaacC1可用于S. putrefaciens WS13基因无痕敲除与回补,成功实现对靶标基因crp无痕敲除,并证实crp是影响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