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了解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及猪瘟的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效果等情况,本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11个规模化猪场56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及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水平均较好,有6个猪场合格率100%,另外有5个猪场检出野毒抗体阳性;而猪瘟抗体水平不理想,仅有2个猪场抗体合格率达到70%.结果表明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中伪狂犬免疫效果较好,但是猪瘟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挑选40周龄体况良好的产蛋三黄肉种鸡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笼养)和试验组(平养),饲喂相同的肉种鸡日粮.收集受精种蛋各300枚并孵化,分别取9、14、19胚龄和出壳时的肝脏,经2D-PAGE分离后,对经胶体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的图像用PDquest7.3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胶内酶切和MALDI-TOF-MS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9、14和19胚龄时,胚质量和肝质量均无显著差异;出壳时,试验组胚质量、肝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蛋白表达谱分析发现29个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表达量存在两倍以上差异的蛋白斑点,其中22个得到鉴定.在这些被鉴定的蛋白中,大多涉及到机体内基础代谢的酶、能量产生及信号传导等.  相似文献   
13.
鸡脂肪肝综合征(FLS),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过剩而某些微量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鸡体内代谢机能紊乱,肝脏内脂肪蓄积量超过正常的范围,致使肝细胞脂变和血管壁脆弱,以鸡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出血,有时导致急性死亡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1-2].目前,在我国的陕西、江西、浙江、辽宁、北京、江苏等地区也先后发现了该病,患病鸡死亡率不高,但造成整个鸡群的产蛋率下降,影响正常产蛋高峰期的出现,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Ictalums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mm)叉尾鱼科(Ictaluddae),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淡水温水型鱼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初始体质量为(9.45±1.33) g]2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分别饲喂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5%、30%、35%、40%、45%)的饲料,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由25%提高至45%时,试验虾的体质量增长率(WGR)先升高后降低,而饲料系数(FCR)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外的其他各组(P0.05); FCR在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35%和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1.66%、31.37%和32.2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SGR和FCR达到最优。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37%~32.2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翘嘴鲌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根据翘嘴鲌的体成分拟定饲料配方,设计了不同蛋白水平(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4.46 %、37.20 %、38.82 %、41.5 %、43.58 %)的5种饲料,用以进行饲养试验,分别饲喂体质量相近(约1.2 g)的翘嘴鲌幼鱼。60 d后,测定每组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长、体长、湿重、肌肉水分、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翘嘴鲌的体长、全长、湿重随饲料蛋白水平的高低变化规律明显,蛋白水平为38.82 %的试验组,鱼的生长性能最佳。经回归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并结合翘嘴鲌的生长和体蛋白积累情况,认为翘嘴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水平为39 %~40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将大鳞副泥鳅暴露于浓度为0 (对照)、0.004、0.02、0.1 mg·L-1的甲苯咪唑溶液中,分别于24、72、144 h测定大鳞副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24 h时GOT活性随着甲苯咪唑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72 h和144 h时则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低(0.004 mg·L-1)、中(0.02 mg·L-1)和高(0.1 mg·L-1)浓度组GPT活性在甲苯咪唑整个暴露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 SOD活性除了中浓度组在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各浓度组SOD活性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趋势;在甲苯咪唑的整个暴露过程中,GPx活性和T-AOC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MDA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 24 h时各浓度组中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 h和144 h时AChE活性则随着甲苯咪唑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组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高浓度组受到显著诱导(P<0.05)。研究表明,甲苯咪唑暴露可对大鳞副泥鳅肝脏组织产生氧化胁迫和损伤作用,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并对鱼类机体产生神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体色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品种特征,属于高遗传力的质量性状,通常受单个基因或几个基因控制。 MC1R基因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可能参与鱼体色的形成。研究利用中国草金鱼为材料,对MC1R基因进行全长序列扩增、SNPs搜寻及其突变位点的功能与进化分析。结果在MC1R基因整个序列上只鉴定到1个突变位点,即Exon 1 g.82 G>A,属于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MC1R基因的第28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丙氨酸>苏氨酸)。进一步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该突变导致MC1R蛋白形成了一个新的低复杂区。通过MC1R基因的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金鱼与鲫鱼、鲤鱼、斑马鱼等最先遗传分化出来,它们的遗传距离最近。 MC1R基因的Exon 1 g.82 G>A突变位点是否在金鱼体色的形成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