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妊娠牦牛子宫的调控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未妊娠和妊娠不同时期牦牛子宫中褪黑素受体(MT1)mRNA和褪黑素受体(MT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未妊娠和妊娠的不同时期,牦牛子宫基质细胞(SC)和肌层平滑肌细胞(MM)中均有MT1蛋白表达(P0.05);血管内皮细胞(EBV)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中的MT1蛋白表达,在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随妊娠时间的增加,MT1蛋白表达增加(P0.05);腺上皮细胞(GE)中的MT1蛋白,在妊娠初期(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妊娠50~60d时,差异显著(P0.05),妊娠90~100d时,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腔上皮细胞(SE)中,MT1蛋白表达量在妊娠28~35d比未妊娠时低(P0.05),而这种趋势随妊娠时间的增加继续降低(P0.01)。未妊娠牦牛子宫中MT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牦牛(P0.01)。综上表明,在妊娠期,牦牛子宫对褪黑素的需求量降低,褪黑素主要作用于牦牛GE,调节子宫腺功能,使牦牛子宫产生适应妊娠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32.
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及微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反复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2.5岁阉割牛背最长肌,随机分成6组,称重,真空包装,进行不同次数的反复冷冻—解冻试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原料肉解冻损失和煮制损失极显著增加,失水率只在第1次冻融后显著增加,剪切力先显著增加后再降低,pH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肌纤维结构混乱,肌束及肌原纤维间隙增加,肌节略微缩短,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Z线错位排列,甚至溶解、消失。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严重破坏了早胜牛肉的组织结构,显著降低了肉品质。  相似文献   
33.
在绵羊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过程中,传统的培养方法都是采用微滴覆盖矿物油以保持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但矿物油有其自身的弊端,诸如处理程序复杂、吸附类固醇激素等.  相似文献   
34.
焉耆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龄和壮龄焉耆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焉耆马血液血红蛋白(HGB)和肌酐(CREA)在幼龄和壮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幼龄马CREA显著高于壮龄马(P〈0.05),但HGB显著低于壮龄马(P〈0.05)。  相似文献   
35.
对一只突然死亡朱鹮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该朱鹮与禽类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理变化相似。眼观显著的病变是肝脏、肺脏、脾、肾脏肿胀、出血、淤血;输卵管出血并与多数脏器粘连。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颗粒变性,肿胀,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窦隙扩张,淤血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坏死、脱落。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地方有出血现象;肺脏严重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肠黏膜脱落,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微生物学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36.
为建立兰州大尾羊体重与各体尺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利用SPSS 22.0软件对116只兰州大尾羊体重与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获取体重与体尺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斜长(X1)、胸宽(X2)和体高(X3)这3个体尺性状与兰州大尾羊体重(Y)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