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且末平原绿洲空间规模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主要活动场所。绿洲规模的多少,直接影响绿洲稳定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利用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和且末绿洲研究靶区的197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类与统计处理,揭示了且末绿洲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探讨绿洲规模动态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历年以来是扩张的趋势;这种绿洲扩张从绿洲空间规模和人口增长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研究靶区,从1970年到1990年绿洲~交错带~荒漠之间的转变比较突出;绿洲面积从2.46%增加到19.54%,交错带面积从22.19%减少到6.15%,水域和沙漠的变化不太大。从1990年到2000年绿洲面积从19.54%减少到7.02%,交错带面积从6.15%增加到12.94%,水域面积缩小,沙漠面积扩大。研究靶区所出现的这种巨变充分的说明,这里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因素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2.
为了测算园林树木的蒸腾耗水量,应用热脉冲技术对阿克苏市3种常见绿化乔木(小叶白蜡、法国梧桐、桑树)进行树干液流的测定,并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同时运用自动气象站记录各气象参数数据,分析树干液流日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乔木树干液流速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日变化过程几乎相似,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液流速率比夜间大,午间由于太阳辐射( Rs)过强出现午休现象,凌晨和晚上树干液流速率较低,夜间保持微弱的树干液流过程。小叶白蜡、法国梧桐、桑树等树干液流日变化都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 Ta)、风速( Ws)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湿度( H)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小叶白蜡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湿度,模型拟合度为0.962,法国梧桐的是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拟合度为0.971,桑树的是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拟合度为0.915。不同乔木的日累计液流量大小排序为小叶白蜡(57000±2400) mL﹥法国梧桐(55400±2100) mL﹥桑树(7600±1800)mL。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茎叶全混合日粮,对巴楚白山羊育肥效果和血液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健康巴楚白山羊[平均体重(18.13 ±3.21)kg],均等分为3个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饲喂试验.3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trl),50;混合精料+50;稻草;(2)试验Ⅰ组(G25),50;混合精料+25;稻草+25;甘草茎叶;(3)试验Ⅱ组(G50),50;混合精料+50;甘草茎叶.[结果]干物质采食量及 表观消化率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2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比其他组有所提高,与G50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羊瘤胃液的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在各处理之间均无明显变化,但与Ctrl组相比G25和G50组山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都有所降低.各试验处理组间各项血液性状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G25组的饲料报酬高于Ctrl和G50组.[结论]乌拉尔甘草茎叶适宜比例,替代全混合日粮中部分粗饲料有提高动物饲喂效果的趋势,25;左右替代比例饲喂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4.
阿克苏市城郊林10种果树叶面形态与滞尘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经济防护林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各类水果,而且为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提供保障。本研究对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郊柯柯牙人工经济防护林10种果树叶面滞尘量及其差异进行对比与排序。结果表明:10种果树的叶面滞尘量可分为3类,第1类滞尘量高(3.00mg·cm~(-2)),包括葡萄、香梨、红枣和核桃,其滞尘量分别为5.37、4.55、3.88、3.03mg·cm~(-2);第2类的滞尘量中等(1.50~3.00mg·cm~(-2)),包括石榴、无花果、杏,其滞尘量分别为1.66、1.56、1.55 mg·cm~(-2)。第3类的滞尘量低(1.50 mg·cm~(-2)),包括樱桃、桃、苹果。由此得出,叶面积大、叶面粗糙、叶柄短小,树高、冠幅适中的树种滞尘能力较强。叶面形态结构与滞尘量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主脉越突出,侧脉越密集的网状叶脉,排列越紧密,叶片滞尘能力越强。建议在城郊经济林建设当中,尽量优先选用滞尘能力强的乡土果树树种。  相似文献   
35.
土壤是人类社会及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土壤盐渍化是土壤退化和土壤荒漠化的重要类型之一,是当今干旱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第一障碍性问题。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是发展土壤监测研究及估算方法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盐渍化治理工作的好坏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1989年9月25日及2001年8月1日的遥感影像,通过计算盐分指数,得到盐分指数图像,进一步将盐分指数图像参与其它波段进行分类,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盐渍地动态变化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对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盐渍地有所减少,轻、微盐渍地有所扩大,年均扩大率3.37%,中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都相应减少,而中度盐渍地减少较多,年均减少率分别为1.96%和1.09%;盐渍地时空变化是同时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虽然盐渍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干旱区盐渍化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加强。  相似文献   
36.
且末绿洲适宜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平原绿洲,应以水为中心确定绿洲规模,防止水资源不足情况下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荒漠化和沙漠化。应用基于生态水热平衡的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对且末绿洲现状年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且末绿洲稳定性指数为0.535 8,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呈开始退化趋势,绿洲需要较高的投入才能保持稳定。(2)且末绿洲适宜规模为609.22~812.29km2,且末绿洲适宜耕地面积为92.66~123.55km2。通过资料可知,且末绿洲现有规模为992.16km2,超出适宜规模0.2~0.6倍;现有耕地面积为150.88km2,也超出了适宜耕地面积的0.2~0.6倍。从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绿洲面积不宜再扩大。  相似文献   
37.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且克和托胡拉克阔坦一带.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研究地区的LANDSAT TM 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处理,把研究区影像土地覆被分成了农田、水体、高密度林地、中密度林地、低密度林地、草地、沙漠、盐碱地、荒漠等9类型.其中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中,高覆盖度胡杨林、红柳灌丛和胡杨红柳混交林带中.同时根据在不同类型栖息地中马鹿粪便、卧迹、足迹的出现频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结果,把研究地区生境划分为4种适宜栖息地等级.其中不适宜区占62.6;;较差区占3.76;;适宜区占3.38;;非常适宜区占30.23;.  相似文献   
38.
中国马鹿(Cervus elaphus)新疆三个亚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我国马鹿资源丰富,分布在新疆的有塔里木亚种(C.e. yarkandensis)、阿勒泰亚种(C.e.sibiricus) 和天山亚种(C.e.songaricus)三个.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使马鹿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面积不断缩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马鹿生存条件、种群结构、营养状况乃至遗传组成等,使之在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特征.根据文献资料系统的总结有关新疆马鹿各个方面的研究,提出未来的各种研究问题,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疆马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2006年8月和12月,在新疆车尔臣河下游阿克塔孜牧场,对塔里木马鹿夏季和冬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选择5类生态因子,并设置290个10 m×10 m样方。选择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喜欢胡杨和芦苇、植被覆盖度较大、水源距离较近和认为干扰距离>1 000 m的环境。其中,夏季多选择芦苇草甸,冬季选择胡杨林和柽柳灌丛。对生境特征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夏季达到71.277%,冬季达到67.925%,可以反映塔里木马鹿的生境特征。同时表明,影响塔里木马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为干扰、植被类型和距水源距离。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马鹿是众多亚种中分布于荒漠地区的特殊亚种之一。其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分布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和车尔臣河下游地区。塔里木马鹿野生资源由于其栖息地的不断缩小和片段化,以及长期以来屡禁不止的乱捕滥杀现象而日趋减少。文中为了查明车尔臣河下域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资源,2007年2月10日至20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对塔里木马鹿种群进行了研究。在车尔臣河下游塔它让乡从大湖到阿克塔孜牧场,共计调查25条样线,其中10条截线中发现马鹿塔里木亚种17头,截线总长度100km。塔里木马鹿种群平均密度为0.1022±0.0351头/km2,栖息地面积730.762km2,马鹿总数为26±75头,即49头至101头左右。同时根据塔里木马鹿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