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6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其异交程度主要取决于传粉昆虫的数量与棉区生态条件,并有逐代加重的趋势。由于个体间的异质性,以天然异交率5%计算,若不加以控制,则繁殖至第4代,在该品种群体中就约有57%的植株发生了异型交配。如果同时再发生生物学混杂,后代群体中分离、重组现象就会十  相似文献   
42.
一、杂交稻制种的基本成就 我国的杂交稻制种工作,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积从少到多,目前每年制种面积约在250万亩左右,正常年景基本上能保证杂交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制种产量由低到高,从原来每亩单产不过10来公斤,逐步提高到150公斤左右。也有较大面积达到200-2  相似文献   
43.
水稻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稻“三系”繁殖和制种过程中,经常不同程度地出现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有时则相当严重.例如四川省峨嵋县农科所于1981年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进行自交试验,套袋100株200穗,实得96株152穗,其中结实株占37.5%,结实穗占28.9%,又如,据郭道强1986年9月调查,少数田块的当选晚2号A不育系中有31.5%  相似文献   
44.
中国80年代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作楣 《种子》1991,(1):4-8
  相似文献   
45.
十年来有关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的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研究方法雷同,因而存在不少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该项研究中,多个研究者采用的材料类型单一,降低了杂交后代分离的总变异量;研究者对抽样误差的影响估计不足,所谓F2株系的小样本抽样,又进一步缩小了株系内变异程度,这就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建议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的研究中,增加多个质量性状的研究内容,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接近真实。还对表型整齐度与遗传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早世代稳定对育种工作的影响等提出了与研究者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6.
陆作楣  陶瑾  张旺 《种子》2000,(5):3-6
研究了低毒高效的小麦化学杀雄剂SC2053在灿稻上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施药时间和浓度的反应差异,测试了SC2053在稻株分蘖间的传导和对节间分生组织的损害,初步明确SC2053诱导灿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7.
野败型不育系的花粉 败育时间,大多在单核边 位期和二核初期。这时大 多数细胞壁尚未充实,细 胞内容物很少,所以用 KⅠ-I溶液将花粉染色在 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呈 皱缩而不染色,称为典败 花粉。还有一部分花粉的 细胞壁已经加厚。败育时 花粉壁不皱缩,也不染 色,称为回败花粉。有时 生殖核败育后,细胞质和 营养核尚有部分功能或败 育稍迟,花粉中积有淀粉 颗粒,KⅠ-I溶液可以着 色,称为染败花粉。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花粉中典败、圆败和染败花粉所占的比例;称为不育系的花组成。 一株水稻由于发育进度的不一致,花粉败育时间上稍有参差,加上取…  相似文献   
48.
49.
第二讲棉花品种的剩余变异和群体遗传平衡从80年代初期开始,人们根据棉花品种退化的表现,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一地一种的区域化栽培条件下,为何棉种仍会很快退化;二是用单株选择和分系比较生产的原种为何又会迅速衰退,以致4代左右就失去应用价值。显然,单纯用混杂和变异的理论是不能圆满解释以上两个问题的。由此可以想到,棉种退化可能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50.
我国自50年代初期学习苏联的良种繁育技术,开始了对棉花品种退化的研究工作.当时,苏联学者认为,棉花的群体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即棉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棉株的生活力衰退.因而提倡采用异地父本和本地母本进行同品种人工杂交,借以扩大双亲性细胞的差异,增加合子的内在矛盾,从而恢复和增强生活力。这种观点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化的认识,它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