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6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51.
第二讲“三系七圃”原种生产技术恢复系和保持系自花授粉的繁殖方式,不育系依赖于保持系授粉回交而繁衍,构成“三系”稳定的遗传基础。也为长期保持“三系”的优良性状提供了可能。杂交稻的杂种优势,取决于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配合力,不育系则起着使两者结合的“桥梁”作用。由于恢复基因和不育基因都有稳定传递的特点,所以恢复系和保持系同常观品种并没有实质性  相似文献   
52.
来函征答     
《种子》编辑部: 有个棉花良种繁育原种场,1984年种植原种“三圃”、原种、一代、二代共1900亩;另种有异品种24亩,其中包括七个不同品种的早熟陆地棉区域化试验,还有海岛棉、红叶棉、鸡足棉、无毒棉、双铃棉等杂交育种株行繁殖材  相似文献   
53.
自Sprague和Tatum(1942)提出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概念以后,对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育种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成为培育新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优良的杂交玉米组合,双亲自交系必须具有优良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一般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水稻胚乳贮藏蛋白研究及其多态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陆作楣 《种子》2001,(3):35-37
采用玉米胚乳贮藏蛋白的多态性 ,进行杂交玉米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检测 ,已在我国取得相当的成功。于是 ,对水稻胚乳贮藏蛋白的研究 ,也引起不少种子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综述了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简要介绍我们在水稻胚乳贮藏蛋白多态性测定方面取得的初步结果。1 水稻胚乳贮藏蛋白的组成及其分布1.1 水稻胚乳贮藏蛋白的组成水稻胚乳贮藏蛋白组成的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式 :1.1.1 依据溶解性差异的划分方式1970年 Osbom在《科学》杂志上将禾谷类种子蛋白依据溶解性差异分为四类 :1能溶于水、稀酸溶液的水溶性蛋白 ,称为清蛋白 …  相似文献   
55.
甜玉米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惠学  陆作楣 《种子》2006,25(5):30-34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5和33两个自交系进行测交,得到403/35//33、403/33//35、452/35//33和452/33//35四个测交组合,比较分析了测交组合的农艺性状,淘汰劣势组合,将选留的2个优势组合按常规育种的方法分别得到5个和6个选系,分别与相应的测交自交系35和33进行测配,得到11个验证组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5和4-6是能显著增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二环系。试验表明:从早代筛选出的优势组合中选育出优良二环系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要注重自交后代不同单穗选系之间的比较筛选。  相似文献   
56.
第六讲杂交稻“三系”繁育技术的进展十多年来,我国杂交稻“三系”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是杂交稻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三系”繁育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因而国内对“三系”繁育技术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目前“三系七圃法”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不少同志仅从简易实用的角度来看待它,对数量性状的众数选择和配合力的间接选择并没有真正理解。有  相似文献   
57.
根据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对48个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从不同类群选出的14个代表亲本相互杂交组合F1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的4个杂种优势群及6个亚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并构成28种可能的杂种优势模式.目前我国杂交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如明恢63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两系恢复系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仍然表现突出,而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有可能成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两系恢复系和其他类型亲本杂交均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定向改良后可能会提高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8.
水稻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觉  陆作楣 《种子》1989,(1):46-48
  相似文献   
59.
棉花自交的遗传效应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种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品种个体的杂合性和群体的高度异质性所造成的基因分离重组。棉花自交,使主要经济性状表型方差下降,遗传力上升,变异系数减小,而性状平均值变化不大。据此,连续自交结合系谱选择,造成纯合稳定的基础群体,是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基本目标。新设计的“自交混繁法”棉种生产技术,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前,三麦良种繁育技术,主要是“提纯复壮”.过去,由于技术人员忽视了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性和数量性状表现的基本特点,混淆了基因型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过分强调了人工选择的作用,因而在良种繁育工作中一直采用“优中选优”的方法作为提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