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7篇
  20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的钾素分配转移特性,分析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钾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钾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糯玉米生育期间钾素在各器官的分配与氮、磷不同,钾素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在生育期间钾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开花后钾素分配到茎秆中最多。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钾素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钾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的高低,而对钾素吸收总量及钾收获指数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中高产品种叶片的钾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钾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钾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玉米品种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 0、270、315、360、405、450、495 kg/h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 450 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分别为16193、14040 kg/hm2,且两品种均在N 405 kg/hm2水平下达边际产量。(2)高产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在灌浆中前期大,干物质积累量多,中后期下降缓慢。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推迟了10天,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平均延长了9天,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提高了43.5%。因此,通过缓释肥运筹,降低花后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延长生长活跃期,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3.
结实期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南方夏季经常遭遇涝渍危害。以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了结实期(花后1~7天)渍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渍水导致糯玉米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损失。渍水使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籽粒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除‘农科玉301’受渍水影响较小外,其他品种均显著降低,但不同品种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对渍水响应不一。结实期渍水对糯玉米籽粒糊化和胶凝温度影响较小。热焓值‘皖糯5号’和‘美玉16’在渍水处理下显著降低,其他品种保持不变。相反,渍水使各品种(‘美玉16’除外)的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增加。综上,结实期渍水导致籽粒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黏度降低、回生增加)。  相似文献   
34.
播期对夏播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夏播糯玉米的适宜播期,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分析了播期对夏播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度2个糯玉米品种的淀粉平均粒径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2013年度苏玉糯5号在早播处理下较高,渝糯7号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糯玉米淀粉的晶体衍射类型无影响,但使尖峰强度发生了变化。淀粉碘结合力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糊化范围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淀粉最大吸收波长、糊化温度、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受播期影响较小。淀粉膨胀势、黏度特征值、热焓值和回生值在不同播期处理下均发生了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高的积温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谷值黏度升高;降雨量过多易导致淀粉膨胀势下降,热焓值降低;较长的日照时数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淀粉膨胀势、谷值黏度和热焓值升高。因此,在夏播糯玉米生产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生产目标确定适宜播期,提高黏度应提早播种,降低回生应推迟播种。本研究结果为夏播糯玉米淀粉品质调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开花期(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吐丝后23 d采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材,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控制土壤含水量, 设置开花期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60%) 2个处理, 研究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鲜果穗和鲜籽粒)、籽粒组分、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干旱胁迫减少籽粒数量、降低籽粒重量、缩小籽粒体积, 导致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损失。开花期干旱胁迫下鲜食期籽粒淀粉含量升高, 但对于蛋白质含量渝糯7号降低, 苏玉糯5号变化不显著。蛋白质组分中, 对球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 清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均显著降低。开花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淀粉粒平均粒径。碘结合力2015年度显著下降, 2014年度受干旱影响不显著。开花期干旱胁迫下籽粒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在苏玉糯5号中降低, 在渝糯7号中升高。开花期干旱胁迫下两品种峰值温度降低, 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升高, 而热焓值仅渝糯7号在2014年度升高。总之, 开花期干旱降低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淀粉含量, 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粒径和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 进而使籽粒回生增加, 但糊化黏度两品种表现不同(渝糯7号升高, 苏玉糯5号下降)。  相似文献   
36.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的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的比例、子粒粗淀粉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子粒含水率在59%~64%时可作为鲜穗最适采收期。  相似文献   
37.
缓释肥施用时期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缓释肥施用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玉糯11号为材料,在等量施肥条件下,以常规施肥方式(N15CK,基施复合肥+六叶期追施尿素)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肥于播种期(SN15-0)、三叶期(SN15-3)和六叶期(SN15-6)一次性施用对鲜食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碘结合力、热力学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鲜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肥处理,且SN15-6和SN15-3的鲜果穗产量分别比SN15-0提高14.0%和7.4%,鲜籽粒产量提高14.6%和2.0%。SN15-6的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缓释肥延后施用使淀粉粒径变小,SN15-6与N15CK的淀粉碘结合力和最大吸收波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籽粒淀粉的糊化温度和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降低了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其中SN15-3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最高,而SN15-6的回复值、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最低。综上,缓释肥适当延后施用有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产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平均粒径;另外,三叶期施用可显著提高籽粒糊化黏度,六叶期施用使籽粒回生值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春播鲜食糯玉米绿色高产优质轻简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热力学特性是评价鲜食糯玉米子粒均匀性、热稳定性和回生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鲜食糯玉米品种热力学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104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的热力学特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104个品种间淀粉热力学特征参数有显著差异,且不同参数中以回生值变异最大,回生样品的终值温度变异最小。相关分析表明,糯玉米淀粉胶凝特征参数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两两极显著正相关,糊化范围与峰值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将热力学特征参数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11%。104个糯玉米品种可分为8大类,其中I和II类分别有53和43个品种,共占供试材料的92.3%,是最主要的两种类型。糯玉米淀粉热力学特征值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影响鲜食糯玉米子粒品质最重要的热力学特征值为回生值、热焓值和胶凝温度。  相似文献   
39.
江苏省鲜食玉米化肥农药使用及生产现状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2017—2018年鲜食玉米主产区的化肥农药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鲜食玉米的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和收获等基本情况,并对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限制因素影响程度建立了生产因素优先序,并提出江苏省鲜食玉米的发展策略:一是结合设施栽培优化调整播种期,由传统的露地栽培向地膜覆盖、大(中)棚覆盖栽培、塑盘乳苗地膜移栽相结合发展,进而更好地提早或延迟上市,拉长鲜食玉米产品的供应期;二是促进鲜食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针对江苏省鲜食玉米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提出适合江苏省鲜食玉米生产的主推技术:优选品种、合理密植、缓释肥一次性精确定量施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技术等,积极宣传推广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等有机肥替代技术,以实现鲜食玉米省工节本生产和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0.
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可为鲜食甜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000—2015年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分析甜玉米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甜玉米区试点数量2013—2015年稳定在54个,除青海、西藏、宁夏和甘肃外,其他省份均有分布,且以广东省试点数量最多(5个)。16年(2000—2015年)共有658个(次)品种参试,审定了43个品种。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年度间、区域间和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审定品种比参试品种的鲜果穗产量高4.5%,品尝品质总分高1.2分,生育期、出籽率、百粒重、理化性状(皮渣率、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有利于提高鲜果穗产量;皮渣率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皮厚薄显著负相关。品尝品质总分与各项分值均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皮厚薄、感观品质、气味风味和甜度的提高有利于品尝品质调优。今后甜玉米选育方向是优质与高产并重,兼顾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