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为加快杂交桑桂桑优12的成果转化,研究了桑树杂交组合高效繁育制种技术,组织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建设桂桑优12种子因,从嫁接培育亲本苗木到大量生产出种子只用13个月时间,平均667m~2产种子27.5kg;树龄2年(从嫁接桑苗算起)平均667m~2产种子43.7kg;树龄3年667m~2产种子56kg。至2004年底共销售种子14.5t,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82万hm~2。  相似文献   
22.
不良卵率的高低是蚕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几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我站在控制不良卵方面进行了多方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不良卵发生的规律,蚕种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实现了优质、高产、稳产目标,生产的蚕种深受蚕农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3.
2000年春季繁育新品种“桂蚕一号”原蚕,体会到其蚕儿具有好养、体质强健、种质好、高产等特点,但在技术处理上,比繁育“两广二号”要求高。  相似文献   
24.
近几年来,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西蚕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兄弟省区的大力协助下,广西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2年全区桑园面积80万亩,蚕茧产量7.4万吨(148万担),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比1999年翻了两番,步入了蚕茧生产主产区的行列。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区蚕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顺,优质蚕茧的比重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茧丝后加工能力低。跟江、浙一带比,还属于弱、小蚕区。如何把我区蚕业建设成大蚕区、强蚕区、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我区…  相似文献   
25.
繁育桑蚕“两广二号”原种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自1992年春通过广西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以来,在我区推广很快。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饲养蚕种量达99.3万张,占全区全年蚕饲养置70%和80%。该品种不仅具有好养、茧质优、产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6.
桑树黄化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近年发现的桑树黄化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进行研究。认为:石灰岩溶地区桑园发生黄化病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而是由于土壤为偏碱性,有效铁含量偏低,交换性钙过量,影响植株有效铁的吸收,造成叶片缺铁,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叶片黄化失绿。叶面喷施0.1%~0.3%硫酸亚铁2次、开沟根施硫酸亚铁50~100g、每株树干注射30%硫酸亚铁1毫升或树干打孔埋入1g或2g的硫酸亚铁粉均能在短期内使病株转绿。黄化病桑园亩施500~1000kg混有10%硫酸亚铁的泥炭粉,可使桑树迅速转绿,促进桑树生长,大幅度提高桑叶产量和桑叶质量;正常桑园使用其增产作用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7.
6个饲料桑树品种在广西地区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桑特优2号作为对照组,桂桑优62号、桂桑6号、粤桑11号、桂桑优12号和粤桑51号共6个桑树品种进行品种种植遴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鲜枝叶产量最高者为粤桑51号[(6.52±0.42)t/667 m^2],最低者为桑特优2号[(3.89±0.28)t/667 m^2];生长性能方面较优质品种为粤桑51号、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桂桑优62号(18.46%),其次是桂桑6号(17.56%);品质较优的品种有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和桂桑6号。综合鲜枝叶产量、生长性能和营养与品质评价指标,较优良品种为桂桑优62号和桂桑优12号,其次是粤桑51号和粤桑11号,这些品种可作为饲料桑树品种大面积种植推广,有利于开发成为新的高蛋白饲料资源,助力广西草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8.
<正>为学习日本的蚕桑先进技术,了解世界茧丝绸业的最新动态,提高我区蚕桑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为我区桑蚕产业服务,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于2009年9月组团,以  相似文献   
29.
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0×7·1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结茧率98.26%,虫蛹率95.60%,一茧丝长1111.6m,解舒率76.84%,净度94.38分。农村联合鉴定单张产茧量38.61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10.22%,一茧丝长986.7m,解舒率72.22%,净度93.47分。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指标没有差异,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增产显著,一茧丝长、净度等均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广西亚热带蚕区的春秋兼用。2009年5月18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桂蚕2号"。  相似文献   
30.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宜养蚕,也同样适宜蚂蚁生长繁殖。某些种类的蚂蚁是蚕的敌害,对蚕的卵、幼虫、蛹和蛾均有危害。据调查,在我区对蚕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蚂蚁主要为:黄室蚁、黑蚁、褐蚁。敌害蚂蚁在蚕室内、走廊、蚕具贮藏室及室外的地里或树上营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