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验证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效果及其应用的经济价值,本试验以草莓为试验材料,探究施用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下不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CK1)、常规施肥下喷施清水(CK2)和常规施肥下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AA),试验分别在台州市温岭市和嘉兴市嘉善县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喷施、喷施清水(CK1、CK2)相比,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草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嘉善点看,草莓的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0.2%和9.2%,产量增幅分别是12.9%和9.3%,经济效益增加5.99万元·hm-2;从温岭点看,草莓的单果重分别增加了7.5%和7.9%,产量增幅分别是9.2%和5.2%,经济效益增加8.35万元·hm-2。由此可初步断定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叶面喷施能够增加草莓产量,提高经济收益。研究结果可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肥减量措施并不会对水稻产量、秸秆产量和谷草比产生不利影响,且对耕地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中,以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化学肥料总投入较习惯施肥处理减少22.6%,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1.8%,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显著增加19.4%,全氮含量显著增加20.7%,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9.9%,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64.9%。合理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但能减少过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危害,还能促使水稻增产,并对耕地质量起到改良作用,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商品有机肥中主要质量指标含量的时空演变,调查并检测了2008-2017年间浙江省主要商品有机肥的原料来源、重金属含量、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pH值,及水分含量。结果表明,调查的商品有机肥中主要重金属砷(As)、镉(Cd)、铅(Pb)、铬(Cr)和汞(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74、1.84、29.14、100.76、0.34 mg·kg-1,总养分(N+P2O5+K2O)平均含量为8.39%,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8.16%,pH值和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7.76、17.07%。调查的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杭州Hg,温州Cr,绍兴、嘉兴As,丽水、金华Cd,湖州Pb平均含量较高。近10 a来,调查的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As的平均含量下降最为明显,Hg和Pb的平均含量在大部分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商品有机肥原料中,猪粪的As含量最高,参照NY 525-2012,超标样本达36.1%,污泥中Pb、Cr和Cd的超标比例较大(>20%),其他原料的重金属超标样本较少,尤其是餐厨残余基本无超标。原料构成和原料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商品有机肥重金属含量呈现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化肥定额施用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水稻、蔬菜、水果及茶叶等作物为材料,开展示范方建设,对比不同施肥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分析相关模式减肥成效,总结推广经验。结果表明,实施化肥定额制,化肥施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水稻、柑橘、番茄、茶叶化肥使用量分别下降16.0%、16.8%、16.0%和48.7%,产量均表现稳定,番茄、柑橘还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浙江省化肥定额制示范推广减肥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5.
沈月  陆若辉  娄烽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169-2170
于2019年对浙江省商品有机肥及其原料中的Cu、Zn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商品有机肥中Cu、Zn含量差异很大,分别为1.3~1 047.1、13.9~2 083.9 mg·kg-1,平均值分别为143.9、556.2 mg·kg-1。不同种类的商品有机肥原料中Cu、Zn含量均差异很大,但均以猪粪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498.3、1 295.4 mg·kg-1)。非粪便类原料(渣类)中的Cu、Zn含量仅分别为41.2、78.3 mg·kg-1,远小于畜禽粪便类原料。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的有机肥料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于2008—2018年在浙江省稻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秸秆还田、猪厩肥、商品有机肥等处理,以不施肥、单施化肥为对照,对比不同处理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土壤、肥料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地各项重金属指标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限量标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Fe、Mn、Pb、Hg、Cr、Cu、Zn在土壤中出现积累,尤其是Cu、Zn。浙江省商品有机肥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Pb、Cd、Cr、As、Hg超标占比分别为0.58%、2.03%、0.29%、0.58%和0.02%。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需注意合理施肥,尤其是防范畜禽粪肥中的Cu、Zn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7.
浙江省主要蔬菜的硝酸盐积累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浙江省8个蔬菜主要产地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抽检的结果表明:蔬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基本能符合食用要求.从蔬菜种类来看, 叶菜类的合格率普遍较低,2003年为45.5%,2004年为54.2%.青菜等绿叶菜是硝酸盐高积累型蔬菜,而果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叶菜类.通过分析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与土壤、施肥的关系,表明高积累硝酸盐蔬菜易受土壤全氮、后期施氮肥的影响.建议采取选择低硝酸盐积累蔬菜种类、控制后期施氮量等农艺措施来降低硝酸盐在蔬菜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38.
用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国标法测定土壤中的Pb、Cd,探讨基体背景及试剂对测定的干扰。提出选择灰化温度和添加空白消煮液到标准曲线溶液,可消除高空白和基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39.
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生物活性肥料采用圆盘工艺复混造粒时,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专性微生物存活率的影响很大。就常规微生物菌种而言,如果要达到成品肥料中每g0.1~0.2亿个专性微生物活菌数的技术指标,不宜采用微生物与有机无机物料混合造粒后烘干的工艺流程,应单独包裹造粒或改用无烘干生产工艺和掺混生产工艺。肥料贮存过程中细菌存活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芽孢的菌种制成的干菌粉加入有机无机基础肥料后,1~13个月菌株平均成活率仍达到85%以上,可基本满足复合工艺条件和农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0.
【目的】阐明常规淹灌和干湿交替灌溉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氮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率和稻田氮转化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绿色高效稻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2019年连续进行2年,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常规淹灌(FI)、干湿交替(AWD)2种灌溉模式以及空白对照(N0)、常规施氮(PUN100)、减氮20%(PUN80)、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CRFN80-BC)和稳定性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SFN80-BC)5种施肥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氮吸收利用及稻田氮转化特征。【结果】(1)与FI灌溉模式相比,AWD灌溉显著增加了各处理水稻产量(P<0.05),CRFN80-BC和SFN80-BC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达9 721 kg·hm-2、10 056 kg·hm-2(2018年)和9 492 kg·hm-2、9 907 kg·hm-2(2019年),且均显著高于PUN80和PUN100处理(P<0.05),这可能与水稻穗粒数、有效穗增加密切相关。(2)与N0、PUN100和PUN80处理相比,AWD灌溉显著提高了抽穗前CRFN80-BC和SFN80-BC处理水稻茎鞘和叶片氮累积量、抽穗至成熟期茎鞘和叶片氮转运量及其氮转运贡献率;同时,显著增加了成熟期0—30 cm剖面稻田可溶性总氮(dissloved total N,DTN)和NO3-含量,并有效降低稻田渗滤液中DTN、NH4+和NO3-质量浓度。(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营养生长期叶片和茎鞘氮累积量,抽穗后氮转运量和氮转运贡献率,成熟期水稻氮素利用率和稻田氮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表明适宜的水氮管理能协同促进氮素在水稻中的吸收和运转畅通,增加稻田氮素有效性,进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结论】综合2年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稻田氮素有效性特征,干湿交替灌溉下生物炭配施缓控释/稳定性复合肥能有效提高水稻高产群体构建、氮吸收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稻田氮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