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某些双壳贝类对D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和磷酸酶突变等有关。为更全面了解贝类腹泻性贝毒研究进展,本文从DSP在双壳贝类中的类型、分布、累积转化、抗性机制及其去除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小球藻吸附镉的机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富集后,我们利用电镜扫描-能谱、红外光谱仪分析重金属镉富集下小球藻细胞表面发生的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重金属镉富集下小球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前藻细胞的细胞壁平滑,吸附后细胞壁不再光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3 276 cm-1处的吸收强度减弱,1 535 cm-1处的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和C—N伸缩振动,1 044 cm-1处有减少17 cm-1的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发现吸附后Cd2+增加,K+、Na+含量也有所增加,而Ca2+、Mg2+、Mn2+和Fe2+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