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4种桉树花粉活力的影响,探索出适宜桉树花粉贮藏的低温条件和贮藏方式。[方法]以尾叶桉、尾叶桉×巨桉、巨桉和邓恩桉花粉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常温、低温、低温冷冻和超低温冷冻贮藏,并对不同贮藏时间内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结果]适合桉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20%蔗糖+6%琼脂+0.1‰硼酸;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对花粉活力有显著影响,常温真空贮藏,尾叶桉和巨桉花粉贮藏30d后,萌发率降至10%以下,尾叶桉×巨桉和邓恩桉花粉贮藏50d后,花粉萌发率降至10%以下,低温冷冻和超低温冷冻贮藏1年的桉树花粉萌发率仍保持在35%以上;不同的解冻方式对花粉萌发率有显著影响,以38℃水浴3min化冻效果最好。[结论]实际工作中选用低温冷冻贮藏花粉,可以得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收益。  相似文献   
32.
刚果12号桉人工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刚果12号桉营林措施设计了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式、种苗来源、施肥量对刚果12号桉的树高、胸径、蓄积量和冠幅均有极显著影响。机耕全垦整地、栽植良种无性系和增加施肥量能明显提高刚果12号桉的生长量和冠幅生长。最优处理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和冠幅达14.47m,11.96cm,115.318m^3/11m^2和2.52m,是最差处理的142.70%,128.46%,236.30%和148.24%。整地和种苗来源对树木的历年生长起着持续而稳定的影响;施用高肥量可有效促进林木的后期生长;刚果12号桉的历年生长量在相同的密度下采用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保证使用良种的前提下,整地和施肥是培育刚果12号桉人工林的首要考虑因素。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差异,最好的处理其净收入、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与产出投入比分别为7535.55元/11m^2,5311.00元/11m^2,27.20%和1.57,比最差处理高出30.00倍,30.22倍,20.18个百分点和52.43%。  相似文献   
33.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 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桉树纸浆材树种持续育种与改良性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纸浆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急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改良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改良育种体系,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强调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新技术相衔接,通过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次多育种方式的相互交叉,充分利用各层次的遗传变异,提高育种效率。同时,通过对尾叶桉家系生长、形质、材性、化学组分、制浆性能等指标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纸浆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纸浆得率和树皮率。  相似文献   
35.
以广东省淇澳岛红树林林内和林外无林地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红树林温湿小气候环境对人体的舒适度.每天从8:00-18:00,每隔10 min 1次,同时测定红树林内和林外无林地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每月连续测定3d,持续测定1 a.对两站点的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时间段内,红树林林内的气温一直低于林外无林地,相对湿度则高于林外无林地,红树林日降温幅度在0.6-2.4℃,平均降温1.3℃,平均降温率3.92%;日增湿幅度4.0%-20.7%,平均增湿8.0%,平均增湿率12.0%;两地气温、相对湿度的日最大差值出现在14:00左右,年最大差值出现在8月份,通过对温湿度指数的计算,红树林小气候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6.
对尾叶桉36个家系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相互间表型及遗传相关紧密,但与形质性状相关不显著,而形质性状相互间表型相关紧密。3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11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604m^3,是最差子代No.12号的2.68倍,是群体均值的1.52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并估算了家系子代各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37.
对12个尾叶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75.24%~94.32%,单株重复力为43.18%~80.57%。冠幅的重复力最小,材积最大。5.5年生时共有4个无性系生长量超过总体家系平均值,生长最优的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达0.1684m^3,是最差无性系的253.78%,是平均值的58.38%,比最优对照U6无性系高79.33%。应用主成分分类方法,将无性系分成6类。速生型无性系较慢生型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出30.40%、57、74%和221.6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8.
海南岛西部地区桉树速生丰产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海南岛儋州林场实施的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尾叶桉、刚果号桉施肥与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期尾叶桉、刚果号桉生1212长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施肥效果是:B2 N0P150K160> B4 N90P200K160 >B3 N90P150K160> B1 N0P0K0(对照);对刚果号桉的效应是:12A3 N90P150K160> A4 N90P200K160> A2 N0P150K160> A1 N0P0K0;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尾叶桉、刚果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年生刚果号桉整地、密12312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整地、施肥对家系和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和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极显著;密度仅对刚果号桉无性系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显著。三因素对12刚果号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为:整地>施肥>密度。—年生的四种人工林优化栽培模1236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管理措施下,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确保人工林实现丰产的关键;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措施下,刚果号桉行间间种12绢毛相思比间种大叶桃花心木生长量高;粗果相思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地区发展潜力比马占相思大。  相似文献   
39.
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尾叶桉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整地方式营造尾叶桉丰产林的生长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达到7年生轮伐时,生长量排序是机耕2次>机耕1次>人工挖穴,机耕2次产量最高,林分平均高、径、蓄、积量生长达15.9m,14.73cm,120.12m^3/hm^2,但林分抗风性能较差。经济效益分析排序为机排1次>机耕2次>人工挖穴,机耕1次经济效益最佳,可获地利6591.73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2.39,内部收益率达30.69%。综合比较,机耕1次配合人工挖穴是沿海地区发展尾叶桉速生丰产林的较佳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40.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D、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37%-10.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74%-2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