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选择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 300~1 600 m且处于同一坡面上的4个固定样地(40 m×50 m),采用点格局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海拔梯度下不同林层(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1)武夷山典型针阔混交林4个样地全林树木的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均呈倒“L”型,幼龄树木占比大,种群垂直连续性好,径级结构和群落更新良好;黄山松、格药柃和马银花是4个针阔混交林样地均存在的优势树种。(2)随着海拔的升高,上述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在30~50 m尺度上均匀分布增加。(3)在受光层中,这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呈现集群分布增加的趋势,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而在非受光层中,马银花在0~30 m尺度上的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药柃在0~30 m尺度上既有集群分布也有随机分布,30~50 m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减少,随机分布增加。因此,随海拔升高,优势种群在0~30 m小尺度上的集群分布程度增加;非受光层的种群空间格局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受光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究油茶闽43与山茶属近缘物种间叶绿体基因组的差异以及进化关系,利用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对油茶闽43与其他近缘山茶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9种山茶属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6 902~157 567 bp,有130~136个基因。REPuter分析发现,这9种山茶属物种的长重复序列类型均为P和F,通过MISA软件确定9种山茶属物种的SSR数量为52~71个,其中闽43的SSR数量为65个。通过IR边界分析,白毛茶和油茶闽43与其他3种属内物种的边界基因有较为明显差异,同时通过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检测出叶绿体基因组共有5个高变区,分别为psbK~atpA、rpoB~psbD、rps4~ndhJ、ycf1、ndhF~rps12~exon1。并从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得出,油茶闽43与落瓣油茶的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可为普通油茶种群遗传结构提供基础,为提高普通油茶的产油量以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