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因子分析与聚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2004年13个春棉区试品种,包括产量和纤维品质共15个性状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75%,反映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将13个供试品种从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5大类.并对各类品种的改良目标的针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杂交春棉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为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棉花生态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5年黄河流域17个试点、19个杂交春棉品种的棉花样品,检测其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度、整齐度、纺纱指数等8项指标,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棉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黄河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总体特征为纤维长度适中、比强度偏低、麦克隆值中等偏高,纺纱指数适纺60支纱的高强力棉仅占22.6%。8项品质指标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的77.85%。17个生态区划分为5个棉纤维品质生态亚区,Ⅰ亚区包括淮北、石家庄、西华、新乡、杨凌;Ⅱ亚区包括临西、安阳、天津;Ⅲ亚区包括沧州、郑州、昌邑、惠民、运城;Ⅳ亚区含邯郸、商丘;Ⅴ亚区含临清、宁津。Ⅱ亚区平均纤维长度(30.73 mm)、比强度(31.33 CN/tex)、纺纱指数(155.03)为最高,麦克隆值(4.33)为最低,综合品质表现最好,为优质棉区;Ⅰ亚区的纤维品质各项指标略逊于Ⅱ亚区,为次优质棉区;Ⅲ、Ⅴ两亚区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等偏低,为中下品质棉区;Ⅳ亚区棉纤维品质最差,为低质棉区。【结论】Ⅱ亚区为优质棉区,Ⅰ亚区为次优质棉区,Ⅲ、Ⅴ亚区为下品质棉区,Ⅳ亚区为低质棉区。  相似文献   
13.
夏棉不同生育期缩节胺的最佳喷施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棉花生产上推广缩节胺化控技术,为夺取棉花优质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对不同生育时期缩节胺的最佳喷施量尚缺乏确切的定量指标,我们以系统工程原理为依据,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