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27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T.durum×H.villosa)F1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兼具硬粒小麦穗形和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叶片和叶鞘边缘茸毛和对白粉病免疫等双亲性状的结实性正常的植株。经细胞学鉴定,其2n=4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MI)有20.5个二价体,1个左右单价体,在80%左右的花粉母细胞中有21个二价体,对其自交后代连续3年、5个世代的鉴定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已基本稳定。用染色体 N——分带技术进行带型分析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包含有硬粒小麦 A、B 染色体组和簇毛麦 V 染色体组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AABBVV.该双二倍体株高100—110厘米,穗长9—12厘米,每穗有20—24个小穗,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25—35克,籽粒蛋白质含量20%左右,对白粉病免疫,抗锈病,感染赤霉病。将它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F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在 MI 有14个左右二价体和14个左右单价体,自交结实率仅3%左右。但用普通小麦回交,结实率可逐代提高。在回交后代群体中,已分离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植株,是一个可望在小麦育种计划中利用的新中间型材料。  相似文献   
22.
普通小麦品种"南农9918"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获得一个矮秆、多蘖、长穗突变体"NM9",在该突变体中定位到一个新的矮秆突变基因Rht_NM9。内源激素在普通小麦株高建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解析Rht_NM9致矮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南农9918及其矮秆突变体NM9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各节间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小麦发育关键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株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矮秆突变体NM9中GA、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ZR含量则显著低于南农9918,IAA含量在南农9918和突变体NM9之间无明显差异。此外,突变体NM9各节间中GA/ABA比值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IAA/ABA、(IAA+GA)/ABA、ZR/ABA比值显著低于南农9918。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株高受多种激素调控,突变体中内源ABA含量升高,IAA/ABA和ZR/ABA比值降低会抑制植物株高伸长。  相似文献   
23.
将小麦-鹅观草del1Rk#1L二体添加系的花粉用1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处理,给小麦中国春授粉,获得杂种。综合利用C-分带、GISH、顺次C带/45SrDNA-FISH和顺次GISH/45SrDNA-F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M2代筛选和鉴定出1个涉及小麦7A和鹅观草1Rk#1染色体的相互易位染色体系,并获得1Rk#1染色体的1个45SrDNA位标,该位标和其对应的红色GISH-带纹能够特异地识别1Rk#1染色体短臂。对M2代群体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测交分析表明,两条易位染色体在后代中以共分离方式成对出现,且易位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高于雄配子。综合2004、2005和2006 3年的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易位系对赤霉病表现部分抗病,但抗性表现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有差异。试验还证明花粉辐射是诱导小麦-外缘物种染色体易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的抗谱鉴定初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育成的一套涉及不同簇毛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代换系以及5个6VS/6AL易位系,经1997、1998、1999连续3年在陕西、北京、四川进行小麦条锈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6V(6A)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高抗条锈病菌条中29、条中31、水源11-2、水源11-5、水源11-13和杂46等强毒小种。考虑到含整组V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不抗水源11-13小种,上述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的条锈病抗性可能还与其所涉及的小麦亲本基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南农9918是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是第一个含抗白粉病Pm21基因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6.
用温度循环提高DNA连接效率(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
草莓属低倍性野生资源在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鸿翔  陈佩度 《果树学报》2003,20(4):305-309
草莓低倍性野生种中蕴藏着丰富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由于染色体倍性差异,将野生低倍性种质优良性状基因向栽培种凤梨草莓转移存在一定障碍。对采用有性杂交结合染色体加倍、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获得种间杂种的技术作了综述,并对种间杂交后代的鉴定作了简介,同时展望了我国原产草莓低倍性野生种质导入栽培品种的意义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8.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4VL-4AL。SSR和RFLP标记分析表明,该易位染色体包括4VS、4VL近着丝粒部分区段和4AL顶端区段;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结实正常,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4VL-4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  相似文献   
29.
普通小麦-簇毛麦染色体异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N-分带鉴定基础上,通过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I)的染色体配对分析对本室育成的5个普通小麦-簇毛麦异附加系进行细胞学稳定性分析。在被测的30个株系121单株中,2n=44,43和42的植株分别占77.7%,14.0%和3.3%。在进行染色体配对分析的15个二体异附加系植株中,有8株平均每个PMC的二价体数超过21.6个,单价体数低于0.5个,没有出现或仅在个别细胞中出现三价体或四价体,在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另有半数植株的二价体数虽然也超过21个,但全部是22个二价体的PMC频率相对较低,含有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的PMC频率相对较高,它们在细胞学上尚不稳定。为保特异附加系的稳定,必须经常进行细胞学稳定性鉴定。  相似文献   
30.
ISSR标记在小麦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ISSR标记技术在构建多态水平很低的小麦种内指纹图谱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发现(AG)n,(AC)n,(TG)n等二核苷酸重复引物类型在小麦中多态水平最高。能将亲缘关系很近的品种或品系区分区。结果有明:与其它常规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APD等相比,ISSR标记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多态水平高等特点,是一种植得进一步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