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26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田条件下,采用磷酸甘油-双层海绵通气法,监测了玉米秸秆两种不同利用方式(直接施用和制成生物质炭施用)下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氨挥发速率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碳源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CK(N0)、N(N 250 kg/hm2)、N+S(N 250 kg/hm2+生物秸秆)和N+B(N 250 kg/hm2+生物质炭)。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氨挥发速率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处理(N,N+S和N+B)的氨挥发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氨挥发速率随着施肥后时间的推移迅速增大,均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呈“低-高-低”的单峰曲线。各施氮处理氨挥发峰值大小存在显著差异,N处理最大,为2.37 kg/(hm2·d),其次是N+S处理,为1.65 kg/(hm2·d),N+B处理最低,仅为1.32 kg/(hm2·d),N处理分别是N+S和N+B处理的1.44,1.80倍。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氨挥发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与氨挥发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各处理间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峰值存在显著差异,N处理最大,N+S处理次之,N+B处理最小。去掉CK本底值后,氨挥发损失量以N处理最大,为15.29 kg/hm2,占施氮量的6.12%;N+S处理次之,为9.32 kg/hm2和3.73%;N+B处理最低,仅为6.01 kg/hm2和2.40%。因此,添加外源炭显著降低了氨挥发损失,以添加生物质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经过20年的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品牌.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有效载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3.
在正常生理和应激生物环境中,叉头转录因子3(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抑制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及软件对FOXP3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晶体结构、翻译后修饰以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FOXP3蛋白复合物主要包含NFAT1 DNA结合域和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的FOXP3 FKH结构域,并且通过多种翻译后修饰影响FOXP3蛋白构象和与其互作蛋白的相互作用,最终改变FOXP3蛋白活性以调节Treg抑制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FOXP3如何调节Treg抑制的新方法和增强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耐受的新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树干底部滴灌施氮(T1)和1/2树冠投影处滴灌施氮(T2)对苹果氮素的利用、分配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滴灌施氮,树体的叶片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T1处理的树体叶面积、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不同处理树体15N利用率及器官分配率显著不同,T1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2.11%,是T2处理的1.37倍。T1处理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为生殖器官>贮藏器官>营养器官,而T2处理的15N分配率以生殖器官最低。T1处理的15N总残留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T1处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为28.82%,是T2处理的1.23倍。不同位置滴灌施氮处理树体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T1处理较高。因此,树干底部滴灌施氮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促进了树体生长和氮素利用,提高了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75.
穗发芽是禾本科作物籽粒在收获前于高湿环境下的穗上发芽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种子休眠水平是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的主要因素,而往往驯化作物的籽粒休眠水平低,导致栽培小麦普遍比其野生祖先种更易发生穗发芽。小麦穗发芽主要受外源环境(温度、湿度等)和内源植物激素(GAs、ABA、IAA、MeJA、ET、BR)的调控。已鉴定出一批抗穗发芽材料,并克隆了一系列调控穗发芽抗性的关键基因,如PM19、MFT、MKK3、Myb10-3D、Vp1等。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人工合成小麦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创制了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未来仍需继续挖掘关键穗发芽抗性基因,以生物育种的方法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6.
为实现干旱地区冬小麦冠层叶片含水量的快速测定,以陕西省乾县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实测叶片含水量,对原始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后得到的小波能量系数与实测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过滤冗余变量,筛选与叶片含水量相关性较好的波长变量,作为优选变量集;通过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构建冠层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尺度1到尺度10,小波系数与冬小麦叶片含水量整体相关性先升后降,中等分解尺度在光谱波段去除噪声、提高相关性方面最佳;基于CARS优选变量集所建的两种模型中,BP-PSO模型预测能力明显优于普通BP神经网络模型,其决定系数可达0.82,均方根误差为0.86%,相对误差为0.82%。这说明CWT-CARS-BP-PSO耦合算法在提升相关性、过滤冗余波段、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方面效果显著,可用于冬小麦叶片含水量预测。  相似文献   
77.
通过设施蔬菜小区试验,以羊粪有机肥、鸡粪有机肥和金针菇渣有机肥为研究对象,比较上述3种有机肥料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对设施番茄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不同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EC的降低率分别为48.7%、28.8%、40.7%;土壤主要盐分离子也发生了变化,有机肥降低了土壤中K+、Na+、Ca2+、Mg2+、Cl-、SO42-的含量,其中羊粪有机肥降低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43.9%、44.6%、14.5%、31.0%、44.4%、64.6%;同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NO3--N、有效磷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鸡粪处理尤为明显,分别提升了347.2%和11.9%,羊粪处理增加土壤NO3--N的能力最低,增幅为113.8%,反而对于土壤速效钾的释放效果高于鸡粪和金针菇渣,但是处理之间效果差异并不显著。综合考虑3种有机肥料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盐分及养分指标的影响,羊粪有机肥料在改良土壤方面效果要优于鸡粪有机肥和金针菇渣。  相似文献   
78.
以40 mm厚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锯材为对象,研究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萜烯类产物释放浓度的影响,并与辐射松常规干燥中的萜烯类释放浓度作比较。高温和常规干燥过程中采抽气样次数均为5次,抽气速度为1.0 L/min,采样时间为30 min,采用Tenax管收集干燥过程中萜烯类产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高温干燥辐射松萜烯类释放浓度高于常规干燥辐射松与高温干燥人工林杉木,但萜烯类挥发物的组分有所差别。常规干燥辐射松锯材萜烯类释放浓度对环境是安全的,然而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尤其在干燥中后期,当萜烯类挥发物浓度大于1.5 mg/m3时,对辐射松和人工林杉木释放萜烯类挥发物应采取回收措施,以确保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79.
菇林猎奇     
巨型的牛肝菌 1936年,海姆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发现一种牛肝菌,菌盖直径60厘米,厚4~6厘米,菌柄长25厘米,基部膨大处直径达22厘米,重6公斤,是已知牛肝菌中最大的种类,被命名为巨型牛肝菌(Boletus colossus)。  相似文献   
80.
1山羊的饲养管理在放牧情况下,一只成年山羊每天吃青草7~10kg。每天放牧运动时间:冬春季为4~6h,夏秋季为7~9h。对于采精种羊,精料的补给非常重要,日粮中必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等。日粮中各物质的比例为:玉米35%,豆粕34%,麦麸23%,8%为钙、磷、石粉、盐和添加剂等。每只羊每天饲喂0.75~1.5kg,早晚各一次,只要达到这样的下限指标,即能使采精种羊性机能旺盛,精液品质好,母羊受胎率高。对于肉用山羊而言,精料中的玉米为60%~65%,豆粕为10%~15%,麦麸为25%~27%,依次加入必需成分,饲喂量为每只每天150~3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