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9篇
  29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亲环蛋白(CyP)能与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结合而作为CsA的胞内受体。在已构建的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了家蚕亲环蛋白A(BmCyPA)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和序列同源性等进行分析,并以家蚕蛹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材料克隆了BmCyPA,通过原核表达目的蛋白后,将纯化的BmCyPA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得到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在蚕体中得到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中BmCyPA mRNA的转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体、丝腺、中肠、马氏管、表皮、头部、气门、卵巢;Western blotting检测BmCyPA在5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体、气门、表皮、马氏管、中肠、丝腺、头部和卵巢。亚细胞定位显示Bm-CyPA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分布。推测BmCyPA与家蚕的生长发育以及促进蛋白质折叠和介导免疫应答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2.
以乙醇为溶剂,用冷浸法、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中药野马追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用加热回流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浸出率最高,用气质联用法鉴定出26个有效成分。此方法简单、快速、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根据国际国内农产品的市场趋势 ,阐述了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迫切需求 ,剖析了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4.
大麦黄花叶病是严重威胁冬大麦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为促进抗黄花叶病基因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利用插入或缺失(inserticon-deletion,InDel)标记JSB056和JSB060对180份啤酒大麦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病圃黄花叶病表型鉴定,并评价标记在育种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聚合2个InDel标记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准确率高达91.9%,是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中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较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35.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的重要外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适合大豆脂肪的形成和积累,东北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较高,东北地区为大豆高脂肪生态区。  相似文献   
136.
大麦黄花叶病自七十年代中期发生以来,蔓延很快,为害不断加重,是目前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大麦黄花叶病病毒和和性花叶病毒共同引起。大麦和性花叶病毒曾是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一个株系,但其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血清完全不相同,从而被认定为一种新的病毒。此病最先在中西欧各国发生,近年来在日本也得到了鉴定。我们在本所的如东病目中也发现了这种病毒。由于这两种病毒是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病毒在禾谷多粘菌体内不仅能存活十年以上,而且还可增殖。因而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麦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7.
大豆雄性不育系和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大豆质核互作和核雄性不育材料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花粉传媒花蓟马密度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材料内不育株的龙骨瓣开张度比可育株大;NJCMS2A与NJCMS1A间、N69-2772(ms2)与N69-2771(ms1)、N69-2773(ms3)间的龙骨瓣开张度无明显差异。NJCMS2A的异交率比NJCMS1A高,恰好NJCMS2B的散粉性比NJCMS1B好。类似地,N69-2772不育株的异交率高于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恰好N69-2772可育株的散粉性也比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的可育株好,NJCMS1A的柱头活力可以保持2.5天,花瓣对柱头的活力有保护作用。NJCMS1A的BC5:7家系间以及单株间雌性育性存在显著差异,且筛选到雌性育性较好的家系,对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大豆资源中花瓣大小、龙骨瓣开张度、散粉性、单花花粉量、花蓟马密度等性状存在很大变异。野生大豆的花远小于栽培豆,野生豆的花蓟马密度、龙骨瓣花张度等性状与栽培豆无显著差异,野生豆的散粉性比栽培豆好;从31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到30份散粉性较好的材料、16份龙骨瓣开张度较大的材料以及4份两者均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8.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原名盐83055)是我所1983年用81—0317/3/76M 选162/74-7209//盐辐矮早三的中间材料作母本,如东8072作父本,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和夏繁加代,至 F8代时性状完全稳定,进入产量试验和适应性试验。自1988年参试以来,  相似文献   
139.
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可以简化和加速育种程序,缩短育种时间5年左右,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中,91单2的育成填补了大麦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的空白,91单2表现出高产抗病.耐肥抗倒.抗寒等优点,已在江苏省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40.
为了研究体积型腐蚀缺陷对油气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以含点蚀缺陷、轴向槽状腐蚀缺陷两种体积型缺陷的油气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 Works建立几何模型,并导入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管道缺陷评价计算方法 RSTRENG 0.85d L对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腐蚀缺陷参数对管道剩余强度影响的可行性。进一步计算得到了管道失效压力随载荷及腐蚀缺陷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各参数对油气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缺陷深度对管道剩余强度影响最大,腐蚀缺陷轴向长度的影响次之,而腐蚀缺陷环向宽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