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3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三沙海域开展南海热带海水鱼类早繁研究,是现阶段解决南海水产苗种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三沙海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结合海南海水鱼类苗种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问题,分析了在三沙海域开展热带海水鱼类早繁的发展前景、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比较了几种可行的鱼类早繁模式,探讨在三沙海域开展鱼类早繁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现阶段可重点选择离海南本岛较近、配套条件相对较好的西沙海域开展鱼类早繁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多纹钱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特征,选取海水养殖条件下规格一致的多纹钱蝶鱼[体质量(481.5±78.3) g]15尾,取其背部和腹部肌肉各10 g进行组织混样,测定肌肉组织样品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并对多纹钱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多纹钱蝶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67.50±0.20)%、(18.60±0.33)%、(12.20±0.08)%和(1.40±0.12)%;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占干样组织总含量的57.0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比22.55%;多纹钱蝶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检测到的24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8种(41.43%)、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36.29%)、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22.28%);8种矿物质中常量元素钾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3830.00 mg/kg和6.80 mg/kg。试验结果表明,多纹钱蝶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均衡,脂肪酸丰富,矿物质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可为多纹钱蝶鱼的养殖推广和多元化加工利用提供营养学理论基...  相似文献   
16.
莹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属鲈形目(perciformes),刺尾鱼亚目(Acanthuroidei),蓝子鱼科(Siganidae),蓝子鱼属(Siganns),系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活动。蓝子鱼在我国多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以前蓝子鱼供应市场靠海洋捕捞,由于过度开发,目前已显现日益衰竭的现象。该品种目前在南方沿海一带养殖并不多,海南岛也只有东部几个市县有养殖,且均是以混养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埋入式钢筋混凝土分体锚,并对其拉力大小进行了测试,经测试该锚锢力达到146.6 kN,初步表明可抗14级以上台风,大大提升了深水网箱锚泊系统的安全性能。分体锚的应用,可克服各种复杂地质进行投锚,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且造价低廉。锚碇技术的创新将带来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网箱养殖产业的升级起到良好的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长心卡帕藻( Kappaphycus alvarezii)外植体切段的适宜生长温度以及诱导温度、切断长度、切段方式(与藻体纵轴呈90°横切、与藻体纵轴呈45°斜切)等因子对芽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范围内,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切段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诱导温度、切断长度、切段方式3种因子对外植体切段的出芽效果都存在显著影响,且各因子交互影响差异极其显著(P〈0.01),较高的培养温度对于出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5℃下试验组个体平均出芽数均高于20℃(P〈0.01);横切可促进外植体切段出芽,相同切段长度下,横切试验组个体平均出芽数均大于斜切试验组(P〈0.01);短切段有助于提高出芽的数量,在相同切段方式下,1cm切段组个体平均出芽数显著优于3cm和5cm切段组(P〈0.01);25℃、1cm、横切为长心卡帕藻最优出芽诱导条件,个体平均出芽数最高,达到平均1.50个。不同切段长度对芽的发生部位具有明显的影响,1cm和3cm切段组均为切面的髓部再生芽,而5cm切段组则包括切面的髓部再生芽和非切面的皮层新生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棒叶蕨藻变种(Caulerpa sertularoides f.Longipes)对重金属离子胁迫的生理响应,通过恒温光照培养方法探讨棒叶蕨藻变种在重金属铜离子(Cu~(2+))、铅离子(Pb~(2+))、镉离子(Cd~(2+))的胁迫下对其日特定生长率(SGR)、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会影响藻体的正常生长,SGR均出现负增长,可溶性蛋白和Chl-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Cu~(2+)的影响尤为明显;重金属对藻体生长的抑制能力大小为Cu~(2+)Pb~(2+)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SOD和GST影响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除了Cd~(2+)对SOD影响峰值出现在5.00 mg/L之外,其他处理组的峰值均出现在质量浓度为2.50mg/L时。研究结果可为棒叶蕨藻变种的重金属胁迫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