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观点,将兰州市看作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而采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综合指数为0.312,生态化程度较低但接近生态化程度一般的值,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处于评价等级的第四级,即“较差”水平,但有向“一般“水平发展的趋势,两种方法基本一致。针对这种生态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兰州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主导因素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人文因素在黑河中游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其次,在明确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人文因素指标体系,模拟人文因素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提取影响不同用地类型的关键人文因素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人文因素对甘州区主要用地类型的LUCC(land use/cover change)过程的驱动作用达到90%以上,且在不同类型用地变化过程中各人文因素贡献率不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文章评价指标体系中,农业人口数量下降,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上升以及电机井总数量持续增加分别是2002-2011年甘州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耕地变化的主导人文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有机食品的开发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生产基础、产地环境等方面存在严格的差异.从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看.发展有机食品能够很好的达到“三效益”境一。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发展有机食品的优势与潜力.对甘肃省发展有机食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回顾了政策体制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从有机农业、循环经济、3个统筹、能源开发、水资源利用、城市扶贫、煤炭自燃防治、绿色GDP建立8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有序发展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中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采用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协调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生态子系统得分最高,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较低,全县始终为经济滞后型的发展类型;耦合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耦合协调系数,反映了崇信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较好,而综合发展水平欠佳的局面。经济系统中经济规模是社会水平和生态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系统中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事业对经济水平和生态水平具有支撑作用,而生态系统中工业污染和治理是制约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崇信县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研究结果对于欠发达地区探索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AHP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建立了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生态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甘肃省的生态环境作了综合全面的评价,并提出了主要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对策,以确保甘肃省生态环境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EF-EE的嘉峪关生态环境容载力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容载力分析是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环境熵对嘉峪关市规划基期(2005年)的生态环境容载力进行定景分析,计算得出嘉峪关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水平并与同期部分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进行比较,并对2001-2008年嘉峪关市的环境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新陈代谢GM(1,1)建模,...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分析了甘肃省1990~2004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增大后缩小再增大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对基尼系数按照产业构成进行分解,发现:第二产业对甘肃省GDP的基尼系数起着促进作用,第一产业则起着削弱作用,同时集中性效应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各市、州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并将14个市(州)分为四种类型。最后,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礼县科技兴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了不发达地区科技兴农政策体系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该区既是煤炭资源集中地、辐射能源高值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并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文中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定量地评价区域的物质代谢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物质代谢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西部县域的快速、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