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7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轮状病毒VP4、VP7基因的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轮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816bp,916bp的VP4,VP7片段中抗原表位区。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直接连接于克隆载体质粒pGEM-T上,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提取质粒经PCR扩增,酶切鉴定,证明重组质粒pT-V4,PT-V7中含有轮状病毒的VP4,VP7基因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了轮状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4,VP7基因中抗原表位区。  相似文献   
62.
为了构建羊布鲁菌16M(简称16M)的DK63-887基因缺失株(16MΔDK63-887),探讨该基因与16M介导自噬的关系。利用同源重组和抗性替换的方法,以卡那基因替换DK63-887基因,获得突变株16MΔDK63-887。将亲本株16M、疫苗株M5-90、突变株16MΔDK63-887在相同条件下振荡培养,观察其生长趋势变化;将各菌株置于不同外界环境中,观察其生存率;将各菌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比较它们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及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成功获得了布鲁菌DK63-887基因缺失株且在20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现象。与亲本株相比,16MΔDK63-887在体外培养生长趋势与亲本株相似,只是细菌的浓度存在一定差异;突变株在外界应激条件下生存能力低于亲本株;侵染4h后缺失株胞内细菌数量明显下降;RT-qPCR检测到突变株的ULKI、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布鲁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与16M介导的细胞自噬密切相关,为16M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σB因子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环境应激反应中的调控作用,笔者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和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SigmaB基因缺失株,分析该缺失株在不同温度、pH和高盐压力条件下的应激反应能力及应激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与野毒株相比,SigmaB基因缺失株在压力条件下的应激能力减弱,rsbV、rsbW、hpt、clpP、ctsR等环境应激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均降低。本研究提示σB因子在LM温度、pH和高盐环境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揭示LM环境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及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由细菌引起,在牛群中广泛存在,其中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和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是奶牛乳房炎主要的致病性链球菌.试验采用THB(Todd-Hewitt Broth)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培养基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并结合生物梅里埃开发的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准确鉴定,从而建立一种从奶样中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用绵羊睾丸细胞培养山羊痘病毒疫苗株G14-STV44-55,提取其基因组为模板,设计还原酶(RR)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蓝白斑筛选,酶切和测序签定,并对目的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了RR基因的阳性克隆PGM-RR,DNA片段长度2 669 bp,内存在BglII等4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编码区5′端含有早期转录终止信号TTTTTN(T)T。RR基因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与GENEBANK中发表的9个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分别在97%和99%以上,说明羊痘病毒RR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7.
为获得区别结核感染状态的血清学鉴别诊断试剂的抗原,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结核杆菌H37Rv的ACR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热灭活的结核杆菌H37Rv菌悬液为模板,PCR扩增得到ACR基因DNA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于pGM-T载体中,得到载体pGM-T-ACR.分别将pET32a质粒和pGM-T-ACR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并将纯化的ACR基因亚克隆至pET32a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CR.将其转化E.coli BL21 IPTG诱导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可见约34 ku的外源蛋白带.表明AC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用Ni-NTA Agarose试剂盒进行蛋白纯化,获得纯化的ACR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旨在研究布鲁菌糖基转移酶(WboA)在诱发胚胎滋养层细胞(HTP-8)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羊种布鲁菌M5-90为模板,扩增WboA基因,构建pET28a(+)-Wbo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WboA蛋白进行纯化。构建自杀载体pGEM-7zf-ΔWboA-SacB,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布鲁菌WboA基因缺失株ΔWboA,并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然后将纯化的WboA蛋白与ΔWboA分别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IL-6、IL-10、TNF-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变化量。结果成功纯化了WboA蛋白,构建了ΔWboA,ΔWboA侵染胚胎滋养层细胞诱导产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oA蛋白作用胚胎滋养层细胞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WboA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布鲁菌的致炎作用与脂多糖O链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布鲁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正>世界著名的禽病防治专家们认为:对养禽业而言,世界上最严重的流行病为管理不善综合症,生产中存在的80%以上的问题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而是由于饲养管理、环境、饮水等方面存在不足引起的。说明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养禽业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调查总结,对当前养鸡场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70.
以表达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外膜抗原蛋白OMP36的表达蛋白OMP2b,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和分子疫苗的可能性。采用PCR扩增技术,从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OMP2b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28a(+),构建成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有无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约1 083bp的PCR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绵羊种OMP2b同源性达89.72%;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量39 ku获得了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6的表达蛋白OMP2b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