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结果表明,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马尾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3种处理后,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取样,用TCT-GC-MS分析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人工剪叶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略少于虫害;释放高峰早于虫害.2)同一受害方式的不同受害程度对挥发物的快速诱导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轻度虫害后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E)-法尼烯在1 h升高,但挥发物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重度虫害后三环萜、月桂烯、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24 h达到高峰;人工剪叶使马尾松轻度受害后,有些挥发物1 h达到高峰,有些24 h后才升至最高,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人工剪叶重度损伤后,挥发物出现释放高峰的时间多在1 h或2 h.3)在整个快速诱导过程中,挥发物β-蒎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72 h仍高于对照,说明该化合物在马尾松的诱导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盆栽与露地清香木香气成分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香木为优良的抗旱及观赏植物,并有宜人的香气.本研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C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盆栽及露地生清香木活体枝叶挥发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清香木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但盆栽和露地生清香木香气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具体检出种类存在差异;露地清香木香气中的β-蒎烯(30.62%)、莰烯(14.39%)和α-水芹烯(21.62%)含量明显高于盆栽清香木(β-蒎烯13.28%,莰烯1.34%,α-水芹烯3.60%);盆栽、露地清香木香气中的α-蒎烯(分别为8.96%和8.55%)、对缴花烃(1.19%和1.71%)、柠檬烯(4.24%和5.48%)含量较接近,而盆栽香气中的2-崖柏烯(9.36%)含量明显高于露地(4.16%).  相似文献   
14.
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测定了侧柏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双条杉天牛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对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EAG反应。乙醇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的EAG反应活性较高于石油醚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且用量为20μL时触角反应达到最大值。这表明乙醇和二氯甲烷提取的植物气味中含有较多的对双条杉天牛成虫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在4种溶剂中,乙醇和二氯甲烷两种溶剂更适合于提取侧柏植物中的挥发性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雪  刘志民  陈华君  马焕普 《果树学报》2008,25(2):172-177,F0004
为了明确桃果实缝合线过早软化的原因,以大久保桃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缝合线软化果(障碍果)和正常果的种仁、缝合线处果肉和其它部位果肉中的生长素(IAA)、玉米素(Z)、脱落酸(ABA)、茉莉酸(JA)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肉ABA浓度是种仁的8~9倍,并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接近成熟时达到最高,主要表现出对果肉成熟的调控作用。障碍果中Z的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高于正常果,与其缝合线异常生长(凸起)吻合;障碍果种仁的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低于正常果,果肉中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后上升,且障碍果高于正常果,说明IAA对中果皮细胞的扩大与成熟软化起调控作用。JA在种仁中的浓度是果肉的3~6倍,在硬核初期障碍果明显低于正常果,到硬核结束时则高于正常果,推测可能JA与内果皮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GC-MS-SIM法定量测定毛白杨休眠芽中IAA、Ester-IAA、ABA和ABA-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ster-IAA可以作为Free-IAA源供给植物生长发育,并能防止Free-IA A被氧化.目前已有一些利用GC-MS定量测定Ester-IAA及IAA的报导,但尚未见到定量测定ABA-G的文章.本文利用GC-MS-SIM法定量测定毛白杨休眠芽中IAA、Ester-IAA,ABA和ABA-G.  相似文献   
18.
引诱植食性昆虫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红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GAS和IAA含量的变化,并与萌发率相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层积过程中IAA、GA1、3、9含量均先下降后升高,呈“V”字型变化曲线,其中层积11周GA1、3的含量超过层积0周的水平。室温干藏过程中,GA1、3、9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层积后萌发过程中,GA3、9、4呈上升势态,IAA在萌发第5天有一个极大的上升高峰。室温干藏后萌发过程中IAA、GA1、3、4、7、9含量均呈下降势态。  相似文献   
20.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的香气成分。【方法】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分别测定了苹果不同品种未成熟无香气和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不同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富士苹果果实主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丙酯、乙酸乙酯、1-丙醇、1-丁醇、2-甲基丁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新红星苹果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乔纳金苹果主要香气物质有1-丙醇、乙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醇、1-丁醇和乙酸3-甲基丁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王林苹果果实的主要风味物质。【结论】苹果不同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与未成熟果实不同,在成熟果实中大量增加的挥发性物质为果实的主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