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两种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与产沙关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与水动力学参数及侵蚀产沙间的关系,选取沟宽、沟深、宽深比等作为细沟形态参数,在放水流量8、12、16、20 L·min-1和坡度32°条件下,对红土和塿土工程堆积体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沟宽、沟深在前24 min均发育迅速;随放水流量增大,沟宽和沟深均呈增大趋势,红土沟宽均值(较8 L·min–1)分别增加0.8%、19.3%、27.2%,沟深均值分别增加24.5%,126.2%,95.1%,而塿土则为3.7%、62.4%、108.2%和18.2%、87.9%、95.5%;红土沟宽、沟深与冲刷历时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R2>0.858,P<0.01),而塿土则为极显著对数函数关系(R2>0.689,P<0.01);(2)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宽深比呈先波动(0~24 min)后(25~45 min)平稳的变化趋势;放水流量增至16 L·min-1,两种堆积体宽深比均值减幅最大(较8 L·min-1),红土最大减少了1.15,塿土最大减少了0.20;(3)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与沟宽、沟深均呈现幂函数关系(R2>0.602,P<0.01);径流剪切力更适合描述红土沟深的发育状况,而径流功率更能体现塿土沟宽的发育过程;(4)两种堆积体坡面累计产沙量与沟宽和沟深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R2>0.897,P<0.01);沟宽、沟深对红土坡面累计产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4.9%、15.1%,对塿土则为22.5%和77.5%;该研究可为不同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几种因子对药用植物滇桂艾纳香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药用植物滇桂艾纳香枝条不同茎段部位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插穗材料的老熟程度、扦插季节等因子对扦插效果的影响,为滇桂艾纳香扦插繁殖技术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NAA2.0mg/L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0.00%,平均生根数为3.23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以NAA2.0mg/L+IBA2.0mg/L组合处理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8.33%,平均生根数为3.72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较不同老熟度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数,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2.22%,平均每株根数为3.05条,与中茎、嫩茎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春季取枝扦插的效果优于秋季,其中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3.89%,平均生根数为3.50条,两项指标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3.
采样分析位于黄渤海分界线的旅顺南端丘陵山地松树林、玉米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5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比重。结果表明: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松树林0~50cm土壤有机碳总含量(3.57%)高于玉米田(2.41%),松树林平均土壤比重(2.55g·cm^-3)低于玉米田(2.67g·cm^-3)。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富集系数显示,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0~20cm)土壤,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比重则有相反规律。同时看出土壤比重越大,相应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就越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比重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松树林^2=0.9297,R玉米田^2=0.9214),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和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4.
陈卓  刘霞 《耕作与栽培》2006,(3):39-39,63
为了探索有机生物菌肥在油菜生产上的肥效,发挥油菜最大增产潜力,为大面积无公害油菜生产推广用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从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恢复基因ThMs1,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生物化学活性和生物学功能,鉴定新的小麦ms1育性恢复基因,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鉴定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小麦外源的染色体类型;通过同源克隆法在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基因ThMs1,并稳定转化小麦ms1进行基因功能互补验证;利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进一步通过RNA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的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特性;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ThMs1蛋白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经SignalP软件分析预测蛋白结构;通过蛋白-脂质结合活性分析检测ThMs1蛋白是否具有脂类分子结合活性。【结果】证实小麦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细胞中含有偃麦草4Ag染色体;从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了雄性育性基因ThMs1,遗传转化功能互补试验证实ThMs1能够完全恢复小麦ms1突变体的雄性不育表型,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MS1只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ThMs1在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特异表达,RNA原位杂交分析证实ThMs1在小麦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hMs1在小麦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表达;对ThMs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具有推测的脂类结合分子结构域,ThMs1蛋白脂类分子结合试验表明ThMs1蛋白特异结合磷脂酸和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结论】克隆了一个新的来自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可恢复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雄性育性的ThMs1,该基因与小麦Ms1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时空表达模式和脂结合活性,导致2个蛋白在小麦中也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ThMs1可以替代普通小麦Ms1的功能调控小麦花粉育性,该结果为利用小麦ms1通过分子设计建立小麦杂交育种体系(新一代杂交育种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育性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56.
57.
58.
2014~2015年,在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肉用羊研究所进行了不同品种肉羊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OET),取二细胞期胚胎进行移植试验。对47只供体采用FSH递减法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通过宫管结合部取胚,回收二细胞期胚胎542枚,平均获得二细胞期胚胎11.5枚。将542枚二细胞期胚胎移植给522只受体,经过45 d后妊娠检查,怀孕阳性受体325只,平均受胎率为62.3%。结果表明,肉羊二细胞期胚胎移植能获得较多的胚胎和较高的妊娠率,为同行从业者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可以将此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李娜  陈卓 《果农之友》2013,(6):36-36
2010年,3.1亿元;2011年,4.3亿元;2012年,6亿元。这一组数据.是李志民连续3年红枣产业的年销售额。  相似文献   
60.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 (RIG-Ⅰ)是一类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oly(I∶C)和5'ppp-dsRNA刺激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乌鬃鹅RIG-Ⅰ CDS,其全长2 805 bp,编码93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故推测gRIG-Ⅰ蛋白为胞质内可溶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oly(I∶C)和5'ppp-dsRNA能显著上调gRIG-ⅠmRNA水平.研究结果为RIG-Ⅰ在鹅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