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16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61.
本文根据鸡Pit-1基因mRNA 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皖西白鹅DNA为模板,扩增鹅Pit-1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发现该片段存在2个插入/缺失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与AA型相比BB型分别在扩增片段的132和148bp后插入3 bp和13 bp。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不同基因型之间各期体重比较的结果表明,AB型、BB型个体3-11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AA型(P<0.05);BB型个体3-11周龄体重高于A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就影响鹅早期体重而言,B等位基因为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62.
性别鉴定对鸟类特别是珍稀濒危鸟类的饲养管理、人工繁育、遗传疾病的防治和进化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为单态性鸟,很难通过外观和形态来进行性别鉴别,给配对和人工繁殖造成了很大困难。本试验利用非伤害性取样方法,成功从丹顶鹤羽毛中提取了基因组DNA,并筛选出3对引物组合对丹顶鹤EE0.6序列的相关片段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这3对引物组合从雄鹤中扩增出一条片段,从雌鹤中扩增出两条片段,均可以对丹顶鹤的性别作出准确鉴定,解决了丹顶鹤人工繁育中的关键问题,并为其他濒危鸟类的准确性别鉴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旨在明确不同饲养模式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扬州鹅为试验材料,利用冬闲地套播黑麦草与苕子(黑麦草:苕子=1:3),牧草养鹅,将360只28日龄体重大小基本一致的雏鹅随机分为全程放牧、全程放牧+后期补饲1周、全程放牧+全程补饲、全程舍饲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模式对扬州鹅的胸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牧可显著降低肌内脂肪含量(P0.05);与全程舍饲组相比,全程放牧组、全程放牧+全程补饲组胸肌中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等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腿肌中亚油酸、亚麻酸均显著提高(P0.05),棕榈酸、油酸、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全程放牧组鹅胸、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3脂肪酸含量和ω-6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全程舍饲组(P0.05)。因此,肉鹅在全程放牧或全程放牧+全程补饲饲养条件下,不仅降低肌肉脂肪含量,还可改变肌肉脂肪酸含量组成,提高鹅肉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有利于满足人类健康消费的需求。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PMEL17基因对鸭羽色遗传性状的影响,试验以樱桃谷鸭(父本)和凤头白羽鸭(母本)的杂交F1代个体为样本,对PMEL17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态性分析,并与羽色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在PMEL17基因编码区发现5个多态位点1904(C/G)、1961(T/C)、2102(C/T)、2110(G/A)和2143(A/G)的碱基突变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化。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1904(C/G)、2102(C/T)、2110(G/A)和2143(A/G)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1961(T/C)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χ~2检验表明鸭F1代群体在1904(C/G)、1961(T/C)、2102(C/T)、2110(G/A)和2143(A/G)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表明,PMEL17基因1904(C/G)、1961(T/C)和2143(A/G)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鸭羽色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由此推测PMEL17基因与鸭羽色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后期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高、低产双黄蛋高邮鸭卵巢组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高邮鸭为研究对象,选择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各6只,颈动脉放血致死后立即采集下丘脑、垂体、肝脏、输卵管及卵巢组织,将采集的卵巢组织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并对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卵巢中等级卵泡进行统计对比;进行特异性标记蛋白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高邮鸭卵巢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及卵巢颗粒细胞分布;同时提取下丘脑、垂体、肝脏、输卵管及卵巢组织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SHR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双黄蛋高产和低产组高邮鸭卵巢在组织结构及卵泡发育上存在明显差异,高产组卵巢上的卵泡繁密且发育良好,密布着众多小黄卵泡、大白卵泡及小白卵泡,各级卵泡大小差异明显;而低产组卵巢上的卵泡稀疏且发育较为迟缓,小黄卵泡、大白卵泡及小白卵泡数量较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高产组高邮鸭下丘脑、垂体、肝脏及输卵管中的FSH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而卵巢中FSHR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的卵巢结构及卵泡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卵巢上的微环境可能是影响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37.40%、4.40%和33.20%。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177;0.014,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015%~2.633%。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起源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 sgallus亚种,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还同时具有这2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68.
沂蒙山中华蜜蜂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晶  陈国宏  吉挺  殷玲  刘敏 《中国蜂业》2008,59(4):11-13
利用19对微卫星标记对山东省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从3-9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6;所有位点平均的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0.6666和0.6136。表明沂蒙山中蜂是多态性丰富的群体。  相似文献   
69.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在太湖猪不同类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SR基因在小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中B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0.629,0.762,0.649;FSHβ基因在小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中AA基因型频率较高,分别为0.875,0.881,0.833;PRLR基因在小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中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1,0.571,0.281;RBP4基因在小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猪群中AA基因型频率较高,分别为0.593,1.000,0.900。对不同基因的特性分析表明:ESR、FSHβ、PRLR和RBP4在3个类群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均不高,大多为中低等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根据生长激素(GH)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5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山麻鸭、荆江鸭、金定鸭、北京鸭、绍兴鸭、缙云麻鸭等6个中国地方鸭种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1个突变位点,为C3701T,位于编码区第4外显子,但该编码区处的突变是沉默突变,统计结果发现:在外显子4的这个基因座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种群类型和品种有关,肉用型鸭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蛋用型。初步推测,本试验所检测到的基因座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