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8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8 毫秒
61.
配合力分析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总结了以往10a所开展的9次不完全双列杂交的试验结果,侧重分析了甘蔗有性世代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常用或新引进亲本农艺性状和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以及较好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认为,某蔗育种上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技术和配合力分析方法,有于甘蔗育种者合理评价亲本的遗传特点和育种潜力,提高组合选配的预见性和后代选择的效率,文章还简要讨论了某蔗更多性状配合力分析,配合力与环境互作以及亲本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几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成功应用需要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个籼稻成熟胚为材料,通过优化激素配比,建立适合于水稻遗传转化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NB 2mg/L2,4-D适合于供试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3.0-3.5mg/L KT,0.5~1.0mg/L NAA和5.0mg/L ABA的激素配比,明恢81、N175、航1号的最高分化率分别达72.7%、80.0%和78.0%;移栽成活95%以上。  相似文献   
63.
利用宿根矮化病菌的特异检测引物,构建竞争定量PCR检测的非同源模板,建立宿根矮化病菌的竞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中非同源模板(竞争模板)构建是采用PCR方法对大肠杆菌基因组进行低严谨度扩增,回收合适的DNA片段并将其构建到T-esay载体上,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除两端引物序列完全相似外,其余部分没有同源性,因此可以作为定量检测的非同源模板.通过计算非同源模板的拷贝数,进行竞争定量PCR检测宿根矮化病,建立宿根矮化病菌的标准竞争曲线和直线回归方程.本研究建立的竞争定量PCR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适合于宿根矮化病菌的检测,并可为其它病菌竞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通过消减文库技术,结合cDNA芯片技术筛选到1个明显受水分胁迫诱导的EST序列(Ratio值为8.1),比对分析推测其为δ-OAT基因的片段,进而通过RACE结合PCR技术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782bp,其中5′端非编码区150bp,开放阅读框为1362bp,3′端非编码区为270bp且存在2个终止加A信号AATAA。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9.5ku,等电点为6.5,为一个跨膜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δ-OAT基因家族N末端和C末端相对不保守,而主要功能区均表现保守。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鸟氨酸转氨酶编码基因分别由各自祖先进化而来,而微生物的鸟氨酸转氨酶编码基因表现出复杂的进化关系。荧光实时PCR分析δ-OAT在根、茎、叶的表达,该基因在茎的表达较高,其次是叶而后为根,但没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本文首次报道甘蔗δ-OAT基因克隆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甘蔗基因表达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甘蔗接种黑穗病菌后0、6、12、24、48、60和72 h时间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qPCR)技术,探讨25S rRNA、GAPDH、β-actin和β-tubulin4个内参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经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4种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各异,25S rRNA>GAPDH>β-actin>-tubulin,其中以25S rRNA表达稳定性最好,且根据该基因设计的两对定量PCR引物都是可行的.同时,甘蔗PPO基因表达特性的定量PCR分析也显示,甘蔗PPO基因与植物的抗病性相关.结果显示,研究中所筛选的内参基因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6.
甘露糖对甘蔗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在甘蔗愈伤组织继代、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幼芽生根阶段的培养基中附加甘露糖,研究甘露糖对甘蔗外植体再生的影响,以确定用于甘蔗遗传转化筛选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甘露糖对甘蔗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愈伤分化和幼芽根形成均产生抑制作用.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生根3个阶段的抗性筛选浓度分别为3-5、4-5和3 g.L-1.  相似文献   
67.
利用含甘蔗花叶病病毒E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P)的质粒pUbi-SCMV-CP,用基因枪轰击法遗传转化不同甘蔗品种,所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经过3代的抗病性鉴定和H2O2代谢的分析.结果表明,Badila(TB1)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花叶病能力,而福农91-4621在转基因无性系T1、T2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但在T3中其抗病性开始退化,发病率高达68%;抗病生理分析表明,转基因无性系的抗病性与H2O2清除和积累有关.经RT-PCR克隆和测序分析,福农91-4621所感染的SrMV-H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转化的SCMV-E的同源性较低,仅为73.2%,福建Badila所感染的是SCMV-D,与SCMV-E同源性高达97.8%.说明CP基因对本身所来源的病毒或是与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的病毒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对同属于SCMV的其他病毒虽有抗性,但抗性较弱,且随着转基因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8.
转录因子NA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并广泛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中。从NAC发现至今经过十几年的时间,NAC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NAC家族的分类,NAC结构域蛋白的特点,NA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甘蔗引进新品种的稳定性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MMI模型和回归模型对国家区试中的"948"项目引进的9个甘蔗新品系的蔗茎产量、甘蔗糖分和含糖量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这3个性状的表型值,品种稳定性参数、抗性鉴定结果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HoCP93-746、RB72-454、CP85-1308、HoCP91-555、"ROC"25、CP89-1509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推广应用,并进行合理布局."ROC"26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良好,但中感黑穗病,不宜在黑穗病高发区推广.本研究中的"CP"、"HoCP"系列品种早熟、高糖,且黑穗病、花叶病的抗性强.耐旱性较强,可尝试用作亲本与我国的高产大茎品种杂交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70.
二温式PCR在特异短核酸探针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基因库序列比对确定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RS)中的特异序列(长度约108 bp).以此为模板设计分别含有Sal I和Sac I酶切位点的一对上、下游引物,并应用二温式PCR扩增得到该特异短片段.将该特异片段正向连接到pBIueskriptIIKs( )的多克隆位点上,利用T7 RNA聚合酶在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反义特异短核酸探针.该特异短核酸探针的合成为后续RS基因在花生组织器官中表达的RNA原位杂交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