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55和50∶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 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相似文献   
42.
真姬菇4号是由福建省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真姬菇优良菌株选育。永安市食用菌站于2000年引进试种,经过3~4年的试验、示范栽培,该菌种的生物特性、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其他真姬菇菌种,尤其是耐高温,出菇快、集中,效益高等方面表现突出,在生产上非常受菇农的欢迎。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43.
为了确保核主泵出厂前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验证核主泵各项性能,通过高温高压核主泵试验台的设计研究,介绍了试验台的组成、功能、安全设计等.开展了基于模型试验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研究发现,试验泵转动频率50 Hz附近的固有频率均位于离试验泵支撑较远的位置,对试验泵的运行不会产生影响;通过分析流致振动对试验台及核主泵的影响获得加固措施.试验台的设计考虑了回路升温时的热应力和位移,一方面保证核主泵在试验台上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确保了回路系统冷、热交变和瞬态运行工况下试验台的安全.经测量,建造完成后的试验台回路在热应力的驱使下,均朝预期方向发生了相应位移,位移量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介绍了试验台脆性断裂失效、韧性断裂失效、接头泄漏失效、弹性或塑性失稳、均匀腐蚀失效等几种主要失效模式及相应预防措施.通过该试验台完成了小型反应堆核主泵相关的验证性试验.采用的设计技术和实施内容可以指导高温试验台的设计和建造,在工程和学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有机碳、氮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3个长期定位试验点(桃源、宁乡、桃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表层土壤MBC、MBN、DOC、DON,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MBC+DOC,MBN+DON)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含量。与对应的无肥处理(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NPK)使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提高幅度分别为3.3%~21.0%和3.3%~27.1%,长期有机肥施用提高幅度分别为48.7%~84.8%和17.9%~105.8%,且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3个试验点活性有机碳大小顺序为桃源〉宁乡〉桃江。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SOC的含量关系不大。桃源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可能是土壤SOC累积速率快的主要原因;宁乡和桃江的粘粒含量和有机碳投入量相差不大,桃江较高的初始SOC水平影响了SOC积累速率;桃源和宁乡试验点的土壤活性氮含量相差不大,约是桃江的1.8倍。与土壤全氮(TN)相比,全氮的积累速率与土壤活性氮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45.
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对施肥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稻田施肥试验(2004—2010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性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施肥是维持和提升稻田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稻田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对不同施肥制度响应不同:(1)各施肥处理总生物量生产力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是不施肥处理的1.33~2.23倍,从高至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且优化施肥能显著提高总生物量生产力的稳定性(P<0.05);(2)各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是不施肥处理的1.35~2.02倍,年际变异系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22.4%、化肥处理15.8%、优化施肥处理10.3%、常规施肥处理15.7%,优化施肥处理产量稳定性最高;(3)地下部分生产力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肥年限较长的处理地下部分生物量生产力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年限较短的施肥处理(P<0.05)。总的来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生产力及其稳定性较好,不施肥处理水稻生产力及其稳定性最差;地上部分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和地下部分生产力受施肥制度的影响较大,而地下部分生产力的稳定性则受施肥年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6.
现代社会突发灾难性事件频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也严重威胁到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标志着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文章通过对CNKI上2003年-2018年间国内与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采用关键词分析、共现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6年来中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总体趋势,同时具体分析"四大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文献数量趋势及关键词共现网络,最后得出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及"四大类"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毕节市七星关区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发展核桃产业的意义,分析了现有的条件基础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8.
陈安 《现代农业》2011,(12):10-11
文章主要对永安市山区丰富的野生五节芒栽培珍稀食用菌--香魏蘑的菌丝生长和产量、质量等方面进行试验,以利该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9.
陈安 《花卉》2009,(6):46-47
读鲁迅的《学界的三魂》,发现有句话在眼前一亮:”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他还说,许多人的灵魂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相似文献   
50.
<正> 柰李引入我县是80年代后期,全县种植面积有133hm~2,但由于管理较差,虫害严重,普遍存在低产甚至无经济产量,出现过砍树毁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本县农业局柰李园实施了强化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柰李园面积1.08hm~2,树龄4年,桃砧,平均每666.7m~2植74株,树冠紊乱,生长偏弱,从1995年到1997年,通过3年强化管理,由1994年总产不足50kg,增加到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