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2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怒江州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特征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及较高的多样性。22个坚果表型性状在4个群体间的变异系数为6.31%~67.62%,差异显著(P0.05),平均为23.54%;变异程度最大的是种形,为67.62%,变异程度最小的是刻纹深度6.31%,且以刻纹深为主(占59.84%);单果质量的范围为5.46~31.80 g,变异系数29.91%,单果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群体遗传性状的Simpson指数为0.079~0.835,Shannon-Wiener指数为0.171~1.992。22个坚果表型性状群体内的变异系数为19.18%~31.62%,数据平均值为23.54%,群体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UPGMA聚类显示,GS(贡山群体)与FG(福贡群体)聚为一类,LS(泸水群体)和LP(兰坪群体)分别单独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或立地条件呈显著正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与中缅木莲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濒危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其及濒危种大果木莲的花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采用花粉TTC染色、花粉萌发、杂交指数、人工套袋试验、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二者的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花粉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花朵较大,花色艳丽,香味浓郁,适合虫媒传粉,其雌蕊群、雄蕊、花药都较对照大,而心皮数量、单花胚珠数量及雄蕊数量都较对照少15~31个、3~45粒、93~128个。其花粉—胚珠比为14285.98±4192.2,是对照种的2倍以上,远交程度较高,杂交指数为4。结合套袋试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为异花授粉类型,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对照种亦为异花授粉类型,但自交亲和率较高。根据套袋试验及观察,该物种为虫媒传粉,对照种则有虫媒和风媒传粉2种方式。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来看,其繁育系统上的差异导致大果木莲生殖力较对照种低,可能只是大果木莲比中缅木莲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云南三台核桃ISSR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云南三台核桃幼叶为试材提取基因组DNA,并用正交设计方法,比较了Taq酶、Mg2+、引物d、NTPs和DNA模板等5因素5水平共25个反应体系的ISSR-PCR扩增结果。确定三台核桃ISSR-PCR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Taq酶0.25 U、Mg2+为2.0 mM/L、引物0.8μM/Ld、NTPs 0.4 mM/L1、0×PCR Buffer 2μL和10 ng模板DNA。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三台核桃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以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了此人工林雌配子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莽草酸脱氢酶(SK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及过氧化物酶(PER)的同工酶,分析了此群体等位酶的遗传变异。根据多态位点的标准,发现检测的基因位点的70%是多态的。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平均数是2.10。所检测的10个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291;平均实际杂合度为0.293;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是1.598。  相似文献   
35.
水分胁迫对黄连木、清香木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人为模拟干旱条件下 ,研究了黄连木、清香木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 (RWC)、荧光和光合色素的变化情况 ,同时对胁迫后期两树种幼苗的生存率也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①水分胁迫前期 ,两树种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Fv Fm 相对值和F0 相对值变化缓慢 ,水分胁迫后期 ,两树种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Fv Fm 相对值迅速下降 ,F0 相对值迅速上升 ,但清香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Fv Fm、F0 相对值指标变化的速率明显慢于黄连木幼苗 .②轻中度水分胁迫对光合色素影响不明显 .严重水分胁迫时 ,黄连木的Chla ,Chl含量显著下降 ,Chla Chlb比值发生明显减小 (P =0 0 5 ) .③水分胁迫后期 ,黄连木幼苗叶片出现萎蔫和枯黄症状要早于清香木 ,萎蔫枯黄总数占实验材料总数的比例也最高 .以上结果揭示清香木幼苗比黄连木幼苗更耐水分胁迫 .  相似文献   
3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3个大果木莲天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大果木莲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7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651。在居群水平上,其PPB为44.1%;Ne为1.2704;H为0.1573;I为0.2343。通过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到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95,由遗传一致度进行了3个居群的UPGMA聚类。  相似文献   
37.
采用4种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CTAB法、SDS法、高盐法、试剂盒法)对八角基因组DNA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对传统CTAB法稍加改良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提取效果,改良的内容包括①在加入CTAB提取缓冲液之前,先用CTAB-free缓冲液抽提1~2次;②将CTAB提取缓冲液中CTAB的用量从2%提高到3%;③提取缓冲液的用量由样品干重的10倍增加到60倍.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经RAPD-PCR扩增,条带清晰,其质量能够满足分子标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在提取高质量八角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对其RAPD反应体系的Taq DNA聚合酶、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等因子的优化,建立了稳定、重复性高的八角RAPD-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0 UTaq DNA聚合酶,0.15 mmol·L-1 dNTPs,2.0mmol·L-1 Mg2+,2.0 μmol·L-1引物,20~ 80 ng模板.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扩增后94℃变性30 s,31 ~3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完全延伸7 min,4℃保存.在建立RAPD-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2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5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并通过各引物的退火温度梯度实验,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39.
陈少瑜  吴涛  肖良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656-2664
[目的]揭示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科学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沿金沙江流域采集153份云南核桃资源,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及资源分布情况将其划分成5个群体(YL、DQ、Qz、PTG和YC),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进行等位片段检测;运用GenAIEx6.5计算等位片段数,并以POPGENE version 1.32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0个等位片段,各片段在153份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其中片段A122出现的频率最高,达0.8301;有14个片段频率最低(稀有等位片段),仅0.0033.5个群体等位片段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在70.70%~85.3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046,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1.1709,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165.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排序依次为QZ>YL>PTG>YC>TD.其中,TD群体高频率等位片段频率达0.9062,稀有等位片段占总稀有等位片段的比例为21.43%;PTG群体稀有等位片段占总稀有等位片段的比例达42.86%.[结论]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尤其应加强对野生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时,在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群体基础上,应结合表型性状及稀有等位片段频率的分布特征,侧重于群体内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中缅木莲与大果木莲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果木莲的濒危机制,以非濒危同属近缘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二者的生境、种子特征及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聚合果大小约为中缅木莲的2 倍,蓇葖果数量约为其1/2,理论种子生产力(胚珠数)为其61,实际种子生产力(结实量)为其58.8,萌发时间较中缅木莲长10~15 d,二者萌发率都在60以上,但大果木莲的萌发率变异高达39.6.大果木莲生境多为石灰岩山地,岩石裸露较多,环境潮湿,萌发更新环境较中缅木莲恶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