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2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丽格海棠是世界上重要盆栽花卉之一,以丽格海棠的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离体条件下,MS培养基中不同激素种类与浓度,对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增殖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2.0mg/L+NAA0.1mg/L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1/2MS+NAA0.2mg/L适合于生根诱导。  相似文献   
62.
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叶26种、果22种,醉香含笑的叶和花中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叶和花都为27种.多脉含笑的叶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大根香叶烯D、朱栾倍半萜和β-榄香烯等;醉香含笑叶和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长叶烯、橙花叔醇、α-古巴-11-醇、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异石竹烯、δ-杜松醇、庚醛和大根香叶烯B等.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中都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揭示滇西北深纹核桃(Juglans sigilla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区域深纹核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滇西北13个群体共332份深纹核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状况;用Mantel检验估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1)滇西北13个核桃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0.456 5~0.630 0之间,平均为0.528 6;Shannon信息指数介于0.852 9~1.336 7之间,平均为1.026 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442 1~0.622 5之间,平均为0.528 6,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遗传多样性呈由西北群体(迪庆和怒江)向东南群体(丽江和大理)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01 1,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AMOVA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群体内的分化是该区域种质资源变异的主要来源。(3) UPGMA聚类结果显示:13个群体在遗传一致度为0.85时被聚成了4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644 1,P=0.002 0)。【结论】长期的自然选择及人为影响,导致了滇西北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特有的分布格局,该区域核桃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资源选育和保护时,在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群体基础上,应侧重于群体内家系和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以不同种源膏桐实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自然干旱胁迫下水分饱和亏 缺、质膜 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 时间的延长,红河、永涛和元阳3个种源膏桐的叶绿素含量逐渐缓慢降低,至胁迫末期, 分别为对照 的76.85%、53.61%和45.66%;饱和水分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 可溶性 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后3个指标的增幅明显,至胁迫末期,分别为对照的465.19%、 429.98% 和554.85%,615.22%、627.33%和786.25%, 232.00%、305.13%和294.74%。综合分析认 为,3 个种源膏桐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红河、永涛、元阳。  相似文献   
65.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具有对鳞翅目昆虫的毒杀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转基因研究,以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故以含有CryIA(b)基因的PKUB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出抗虫基因[CryIA(b)],将其构建到PGEMT-Easy上,获得重组质粒PGEMT-CryIA(b),并测定全部序列,将PGEMT-CryIA(b)用BamHI 和SmaI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准备用于丽江云杉等针叶树种遗传转化CryIA(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ryIA(b),采用液氮冻融法将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C58中,为下一步的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揭示思茅松主要分布区内11个群体共3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为思茅松育种群体构建及高轮次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用PowerMarker v3.25、GenALEx v6.4.1及Structure 2.3.4等软件分析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6.667个;种质资源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016;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为0.468。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种质资源的群体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91,即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只占总变异的9.1%,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各位点的基因流(Nm)平均为4.627(Nm> 1),较大的基因流减小了群体间的分化。STRUCTURE分析将338份思茅松种质资源划分为2个类群,基于Nei...  相似文献   
67.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为:菌液比色浓度的OD600为0.8,浸染时间15~30min,共培养时间1~2d;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6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种的27份核桃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1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10条引物对27份核桃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91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平均为70.54%。不同核桃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96 1~1.000 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27份核桃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铁核桃与核桃的亲缘关系较近(最近),与野核桃的亲缘关系最远。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27份核桃种质按照种的划分被明显地分成4大组,与传统形态分类一致。该结果为核桃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5种等位酶,并以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5个酶系统,分析了滇西北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0.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0.302;预期值为0.3320;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2.05,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1.466。对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种群间的分化占14.66%。总的基因多样性约85%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118。  相似文献   
70.
以思茅松种子的胚乳为实验材料,探索了思茅松等位酶的实验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与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所试验的13种等位酶中AAT,ADH,EST,GDH,G6PD,MDH,PGD6,PGM和SKD等9种电泳效果良好的等位酶酶谱.通过两种电泳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制样及上样方法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本研究得到的等位酶酶谱式样,为下一步思茅松种群遗传分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