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9篇
  1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高海拨地区生物质颗粒燃烧强度普遍下降的现象,利用一台民用生物质颗粒炉,采用烟气再循环方法,系统研究了低氧浓度环境下生物质炉的炊事性能与炉内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在16%氧气浓度环境下,生物质炉的炊事性能下降明显,对比总氧量相同的空气环境下,炊事效率下降超过10%,炊事火力强度下降超过30%;对于炉内温度分布和烟气分布的测量表明,在16%氧气浓度条件下,对比总氧量相同的空气环境,其炉内温度、CO浓度、NOx浓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川渝主要储粮区(中温高湿区)偏高水分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安全储藏预警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粮条件下,稻谷和小麦中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水分、初始带菌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耐藏性和储藏安全性明显优于稻谷。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可以作为监控即时粮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良好的预警作用(高灵敏性和及时性)对粮食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主产区新收获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消减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在整体上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受呕吐毒素污染的前提条件是感染产毒霉菌,与生霉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呕吐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皮层部位,筛理和色选等常规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含量,并对臭氧降毒技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合理把控玉米收购质量以及确保入库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全活细胞在环境毒理监测和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纤毛纲动物具有易于培养、个体较大、便于观察、真核且无细胞壁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用于环境毒理监测。笔者详细介绍了纤毛纲动物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纳米颗粒污染物质(NP)中的监测进展,并探讨了纤毛纲动物在应答污染物胁迫的响应机理,以及将纤毛纲动物研制成生物芯片早期监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辽育白牛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300~350)kg]的健康无疾病的辽育白牛40头(10月龄、无阉割),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基础精料+黄贮饲料),试验1组(8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2组(7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3组(6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的预试期30 d,正试期130 d,试验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观察牛群的采食情况及健康状况。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取3头牛进行直肠取粪便,用于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现:(1)粪便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粪便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孢杆菌属为粪便细菌中的优势菌属。添加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试验组中分解纤维素的厚壁菌门、梭菌属IV增加,尤其试验2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丁酸产生菌梭菌属Xl Va相对丰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粪便细菌Alpha多样性比较发现:试验组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艾斯指数(Ace index)、赵氏指数(Chao index)与对照组比较呈提高趋势,而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呈下降趋势,表明试验2组牛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6.
10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区域,扩大非农就业对实现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LS方法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将非农就业细化为非农经营、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三类,进一步探讨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对农户总收入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2)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均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户增收,且对农户增收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本地务工的增收效应最强,其次是非农经营,最后是外地务工。3)非农就业对异质性群组收入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于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低于平均经济水平农户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大力发展非农就业产业,促进农户多渠道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农户人力资本积累,定期为农户开展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8.
<正>山东省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耕地土壤养分结构合理,适宜夏玉米种植,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年总产量约45万t。近年来,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种植密度偏低、水肥投入不合理、管理粗放等问题,市农技部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建设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系统,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所需肥水进行精确调控,按需浇水施肥,高效利用灌溉水和肥料,  相似文献   
109.
高空气象探测作为气象部门获取气象数据资料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重要条件。本文结合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气象局开展高空气象探测的实际情况,着重针对影响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以期能够为提高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的精确性,促进当地气象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