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3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陈晓  化青报  陈彦惠 《种子》2006,25(8):102-103
豫单2001是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1997年选育出的高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母本自交系为豫537A,父本自交系为沈137。2004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2.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杂交种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赖氨酸含量在8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赖氨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间赖氨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3162%~0.3588%,总平均值为0.3355%。赖氨酸含量大于0.3500%的品种有3个,为HE-1、HE-2和豫单10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地点间赖氨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3136%~0.3666%,总平均值为0.3355%,其中赖氨酸平均含量以洛阳点最高,驻马店次之,并显著高于其他地点。  相似文献   
23.
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群体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是培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源泉。玉米群体的改良研究对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良自交系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以豫综5号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父本,以黄早四、丹340、中综5号、齐319、掖478、Mo17为测验种配制成30个测交组合,通过一年两点的产量性状及其配合力评价试验,研究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群体与各测验种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3.57%。半姊妹轮回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方面, 均得到显著提高,呈逐轮上升的趋势;采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3轮的选择后,C3群体与C0相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11.63增长到5.57,差异极显著;经1轮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后,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C3的5.57增加到C4的9.75。豫综5号改良群体与黄早四的特殊配合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逐轮朝着Reid×唐四平头杂优模式水平提高的方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4.
采用长日照15h、短日照9h和长短日照相互挪移处理玉米自交系黄早4和CML288,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玉米茎尖的形态变化,调查了玉米的主茎叶片数、抽雄散粉期和吐丝期等主要生育性状.结果表明,短日照能促进玉米茎端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开花,减少玉米的主茎叶片数,缩短玉米的生育期,而长日照则相反;当从短日照挪移到长日照时,黄早4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之间、CML288在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的挪移,玉米的主茎叶片数突然减少,同时在短日照条件下黄早4和CML288的茎端分生组织也分别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发生了形态变化,茎端生长锥伸长变成圆锥体开始花的发育,而当从长日照挪移到短日照时,玉米的主茎叶片数呈现连续性变化,因此光周期诱导玉米开花的敏感时期因光照条件和品种有一定差异,长日照条件下玉米的光周期反应不敏感,短日照条件下光周期诱导的敏感时期黄早4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之间,CML288在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  相似文献   
25.
对忻综5号玉米群体完成了二轮半姊妹轮回选择,其群体的变化是:单株产量和有关产量、植株性状都向有利于产量提高的方向取得进展;群体内优良基因型个体增加;变异系数有逐轮减小的趋势。通经分析表明,改良群体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克服了千粒重、穗行数与各性状间对产量不利的负相关,协调了各性状间的制约关系等。  相似文献   
26.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GBSS with starch granule were studied using a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 Chinese Spring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After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alysis, we got GBSS concentration by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CBB G-250)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binding of GBSS and starch granule. In 50–80℃, the concentration of GBSS unbound from starch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which the maximal concentration was 11.361 μg mL-1 at 80℃, while that was reduced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85–95℃. Furthermore, Mg2+ could also affect the quantity of GBSS unbound from starch. When Mg2+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1.75 mmol L-1, the concentration of GBSS unbound increased. The lower Mg2+ concentration,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GBSS unbound. However, when Mg2+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2.5 mmol L-1, it could restrain GBSS unbinding.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GBSS bound starch granule by non-covalent bonds. The best GBSS extracting conditions were 55 mmol L-1 Tris-HCl (pH 6.8), 0.75 mmol L-1 MgCl2, 2.3% SDS, 5% 2-ME and 10% glycerol, 15 min in boiling water, or 55 mmol L-1 Tris-HCl (pH 6.8), 0.75 mmol L-1 MgCl2, 2.3% SDS, 5% 2-ME and 10% glycerol, 80℃ 30 min.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investigate 3-D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activated GBSS and mechanism of GBSS binding with starch granule.  相似文献   
27.
玉米光周期反应及一个相关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玉米的光周期反应,克隆出玉米中的EMF同源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方法】以热带玉米自交系CML288和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9 h和15 h光周期处理后的反应和热带自交系CML288在不同时期两种日照挪动处理下的光周期反应。通过RT-PCR法克隆到一个玉米上的EMF同源基因,并检测了该基因在经过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自交系CML288、黄早四及其F1的不同生长时期茎尖中的表达。【结果】 CML288对光周期的反应非常敏感,黄早四相对不敏感。CML288在短日照条件下7片叶时期是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在长日照条件下9片叶时期是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推测新克隆的cDNA序列含有完整的1 88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约71kD的多肽,包含626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有一个C2H2型锌指结构区,两个核定位信号区和一个酸性区,可能是DAN结合蛋白,Northern杂交显示,其在茎尖和叶片中均有表达。经不同光周期处理后,该基因在2个自交系及F1不同生长时期茎尖中的表达情况不同。【结论】克隆到的基因其功能可能与促进营养生长和抑制生殖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8.
金系综合种玉米群体主要数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系综合种及其 7个测交种进行产量及主要数量性状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金系综合种是一个遗传基础丰富的优良种质资源 ,果穗长 ,丰产性好 ,配合力高 ;根据配合力结果初步筛选出金群×黄墨 49、金群×自T36、金群×豫综 5号等杂优利用模式。对该群体继续改良时 ,应加强对百粒重和穗粗的选择 ,同时保持其长穗特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析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4、热带自交系CML2 88及其F1、F2 和F2∶3在中、低纬度4个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低纬度环境下,玉米生育期,F1平均值早于或接近黄早4 ,负向杂种优势明显,F2 和F2 :3家系普遍存在超亲单株和株系,说明低纬度环境,生育期是以显性为主,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基因的共同作用;中纬度环境下,春播环境,F1平均值比黄早4晚11~13d ,比CML2 88早18~2 3d ,负向杂种优势减弱,F2 :3家系没有超亲株系,夏播环境与春播环境表现相似,只是负向杂种优势更弱,说明中纬度环境下,生育期是以部分显性为主,受加性和显性基因共同作用。在影响生育期的光温因素中,低纬度环境下,温度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对钝感自交系黄早4的效应(7~12d) ,小于敏感自交系(10~19d) ,而且,对吐丝期的影响最大;中纬度环境下,温度和光周期对生育期共同作用,光周期的效应(12~18d)稍大于温度的效应(11~12d) ,尤以吐丝期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30.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