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2篇
  32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镉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芽生长及体内水解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镉离子浓度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芽状况。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芽力受挫,生长势削弱,直至完全失活,与种子体内淀粉酶(Amy),酸性磷酸酯酶(Acp)这二种主要水解酶活性受镉的剂量抑制效应有关。镉对水稻种子造成伤害的临界浓度为0.05 mmol/L,抑制种子萌芽的浓度为0.5 mmol/L,使种子完全失活的致死浓度为5 mmol/L。对镉胁迫的反应Amy较Acp敏感,但二者活性大小均可作为鉴定水稻受镉害程度的酶学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82.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山东济南市5个奶牛场的165份临床型和147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48份,细菌检出率为83.33%;用该药2 d内采集的奶样117份,细菌检出率60.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68.03%.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40株,共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4%为高度敏感(63/75),16%为中度敏感(12/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83.
氟引起桑蚕中毒的一种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食了氟污染桑叶后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但其中毒机制尚不明了。许多学者曾根据其中毒症状作过一些推测,认为是由于消化管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之故(藤井实,1914;针冢正树,1954);也有的学者认为氟化物是一种原生质毒剂,可抑制酶的机能以及阻碍组织的呼吸(栗林茂治,1972),从而引起桑蚕氟中毒。但这些推测不能解释桑蚕氟中毒后食欲减退,平伏呆滞、行动不活泼等症状出现的内在原因。本文试图从生化角度来分析桑蚕氟中毒的生化机制。桑蚕随饲料食下的氟,除一部分随蚕粪排出外,其余的则经中肠吸收残留在蚕体的  相似文献   
284.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5.
近年来在西安市和关中其他地区的鸡群中发现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传染性疾病。我们于1983年至1985年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征实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血清学检查一、材料 1.IBD CJ801 诊断抗原: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4年7月制造,低温冻结保存。 2.IBD CJ801阳性血清:同前。  相似文献   
286.
对得益乳业牛场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7d内初乳中的常规成分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初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密度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在分娩后48h内发生显著变化(P〈0.05),72h后趋于平稳,到第5天时乳中各种营养成分接近常乳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87.
为了了解鸭肝炎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各地12个DHV临床分离株的VP1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2个DHV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14 bp,编码238个氨基酸,12个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5.8%,氨基酸同源性为94.5%~98.3%,而12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9%~100%.系统分析证明,12个DHV分离株均为DHV-Ⅰ型,不同分离株VP1基因无碱基插入和缺失,但存在点突变,各DHV分离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88.
农村肉牛养殖条件差,养殖技术低,基本应用现有条件、及饲草饲料,大多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饲养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导致肉牛发育受阻,生长缓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在农村肉牛养殖现状下,尽可能地增加养牛户的收入,以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笔者根据生产实际总结出以下几个农村肉牛饲养管理关键措施,供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289.
蟠桃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析,采用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13个蟠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蟠桃的系统发育,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蟠桃的分子检索表;提出了重点保存的蟠桃种质。  相似文献   
290.
利用RAPD技术对蟠桃品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蟠桃的品种识别,系统发育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随机引种中筛选的22个随机引种对13个蟠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蟠桃的系统发育,在相似系数为0.917处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类。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蟠桃品种的识别谱带,并担子同需重点保存的蟠桃种质为玉露蟠桃。五月鲜扁干,苏联蟠桃,嘉庆,扬州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