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发酵培养和液体菌剂贮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Lx-11长期保存的防腐剂,本文探讨了5种化学防腐剂对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添加不同浓度防腐剂对发酵液菌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防腐剂对发酵液菌含量的抑制作用大小的顺序为尼泊金甲酯=双乙酸钠>脱氢乙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进一步对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在最适pH范围内用量比较研究,表明山梨酸钾添加量在1‰时,pH值在5.5~6.0时,对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菌含量影响最小。通过对15吨罐体中发酵过程Lx-11菌液菌体性状和数量动态的观察,玻片检测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在15吨罐体中发酵4 h后进入对数生长阶段,16 h前后菌体开始形成芽孢,发酵18 h后90%以上为芽孢。对发酵生产Lx-11菌液添加1‰含量山梨酸钾,调节pH至6.0左右,放置180 d后,添加山梨酸钾的发酵液含菌量显著高于未加入山梨酸钾的处理,两者含菌量分别为6.3×109和3.5×108 cfu/mL。  相似文献   
42.
中国主要稻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采自中国10个水稻主产省份111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111个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ERIC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显著性概率为0.001;致病力与生长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5,显著性概率为0.685。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ERIC、REP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群体遗传多样性值分别为0.73、0.62和0.60。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DNA用BOX引物分别扩增出7-13条不等的带谱,DNA指纹相似性在0.70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被划分为6种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57个菌株,占总数的51.4%;来自安徽、四川、广西、湖北和云南的菌株主要划分在类群1和4,第2类群主要是来自江苏的菌株,有18个菌株,占总数的16.2%;第3类群是来自浙江的菌株,有8个菌株,占总数的7.2%;第5类群是来自黑龙江的菌株,有9个菌株,占总数的8.1%,第6类群是来自辽宁的菌株,有12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稻曲病菌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致病力、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程度为中等;致病力与菌丝的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根据BOX-PCR扩增的稻曲病菌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显著相关,推测稻曲病菌属于局域性传播;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进行自然选育、紫外光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自然选育菌株Z—49的生长速度比原始B—916菌株提高了28.6%,拮抗性能提高了33.3%。紫外光诱变菌株V—34,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Z—49提高了2.2%,拮抗性能提高了100%;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1.4%,拮抗性能提高了166.7%。硫酸二乙酯诱变菌株H—91,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V—34提高了3.3%,拮抗性能提高了16.3%;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2.9%,拮抗性能提高7210.0%。  相似文献   
44.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陈志谊,殷尚智,陆凡,陈毓苓,史阿宝(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随着高产、矮秆、多蘖良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栽培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虽对控...  相似文献   
45.
水稻品种间纹枯病的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比较江苏省10个水稻生产品种的纹枯病发病程度及其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率均有明显差异。增施氮肥后纹枯病的严重度增加,但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在按株测定7个水稻生产品种的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中获知:用来衡量病害严重度的病级(病斑高度)与产量损失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病级(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4.487x-1.416。  相似文献   
46.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7.
空心莲子草病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菌株SF-193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空心莲子草上分离获得真菌295株,其中有191株对空心莲子草具有致病能力,有12株致病力较强(病级5级以上)。经过复筛发现菌株SF-193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能力最强。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200株空心莲子草,SF-193菌株能够导致发病程度为6级的可达到80%以上。采用18S rDNA和ITS核酸序列同源比对,对菌株SF-193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两种鉴定结果都为莲子草假隔链格孢。  相似文献   
48.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从稻田土壤、纹枯菌菌核、病斑和水稻植株上共分离获得1437个细菌分离物。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它们对水稻纹枯菌的拮抗能力。其中拮抗能力强的菌株61个,占4.8%;没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486个,占38.1%;其余57%的菌株是略有拮抗作用。24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盆栽生物测定表明,其中有9个菌株的防效在60%以上。挑选了6个菌株在田间进一步测试其防效,结果证实了B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1994~1997年连续4年在姜堰、吴江和句容3个基点示范推广使用B916发酵液防治水稻纹枯病,累计面积为2000 hm2以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B916发酵液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为害,防效为50.0%~81.9%。  相似文献   
49.
江苏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演变及与水稻品种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江苏省大部分主栽品种上能分离到2 个以上小种且不同品种上其小种的组成有一定差异,构成了田间小种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0.
梨轮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南京、连云港、高邮3地梨园病叶、病果、健叶、健果、病枝、健枝和土壤样本90份,分离纯化后得到871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拮抗性能最好的细菌sf 628抑菌圈直径达45 mm,抑制率达59.21%。梨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5株拮抗细菌对梨轮纹病菌引起的病斑扩展抑制率大于50%,其中菌株sf 628抑制率达60.61%。进一步的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f 628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