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技术,针对87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个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ISSR引物,PCR扩增共产生76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96.05%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个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测试菌株被分成了7个遗传聚类群,ISSR遗传聚类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菌株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来源、DNA条带的多态性及遗传聚类群的划分并无明显相关,而与菌丝的生长速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今后利用代表性菌株进行水稻抗纹枯病的种质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3.
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生防菌Lx-11田间高效使用技术对保证生防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生防菌Lx-11初步研究了其最适使用时期、使用浓度及使用次数,结果表明,生防菌Lx-11最适喷施时期为水稻细菌条斑病初发病期,喷施生防菌Lx-11的浓度(菌含量)不低于1×10^7cfu.mL-1,防治间隔期为10d。按照此使用技术,生防菌Lx-11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大于60%,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叶枯唑。  相似文献   
54.
拮抗细菌的分泌物拮抗素JK—91—b对水稻纹枯病菌抗生活性试验陈志谊,高先亭,陈毓苓,殷尚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江苏农学院,扬州225001)关键词拮抗素;抗生活性;水稻纹枯病AStudyontheExudateofAntibi...  相似文献   
55.
海洋源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云港海域的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海洋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经过初筛、纯化、定量复筛,获得1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海洋细菌.采用室内抑菌法测定了这11个活性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G-sm-3、PY-sw-1、PY-sw-9和Ns-sw-6的抑菌谱广且抑菌活性强.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这11个活性菌株的胞外粗蛋白,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的胞外粗蛋白对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尤其对云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及其胞外物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喷施后7 d的防效分别为63.2%和53.9%.以上试验结果说明一些海洋源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56.
梨黑斑病病菌的致病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盖森链格孢(Alternaria geisen)是梨树致病真菌之一,能引起梨黑斑病.本研究探讨了接种方法、温度、保湿方法等因子对梨黑斑病病菌致病性的影响及2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和涂抹法室内接种梨黑斑病病菌,该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梨黑斑病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8 ℃,采用2%水琼脂保湿时该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2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喷雾法接种,强致病性菌株占54.2%(病情指数>25%);用涂抹法接种,强致病性菌株占50%(病情指数>25%),表明大多数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还表明菌株接种后的病情指数与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菌落颜色存在一定的关系,颜色越深,致病性越强.由此推测,梨黑斑病病菌致病性的强弱可能与其产生色素有关.  相似文献   
57.
我国水稻纹枯病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8.
采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孕穗期接种3个不同致病型的细菌性条斑病菌,鉴定13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感性,并使用6个鉴别品种测定江苏徐淮地区8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粳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常规稻和杂交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将供试菌株区分为8个致病型,大多数菌株和鉴别品种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鉴别品种存在强互作关系;第1致病型的菌株致病力强,6个鉴别品种均呈感病反应,并占供试菌株总数的40.2%.  相似文献   
59.
江苏省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陈志谊陈毓苓陆凡王法明史阿宝许志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Xanthomonasoryzaespv.oryzicola引起的病害[1],主要危害水...  相似文献   
60.
江苏省水稻品种细菌性条玟病抗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