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新疆农六师辖区内猪场的猪瘟疫苗类型及使用剂量、猪瘟抗体水平、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同时比较了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分析了该地区猪场的猪瘟免疫现状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2.
徐州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占用地面空间,城市日渐拥挤,地面绿化已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休闲的需求。笔者通过大量问卷和实地走访,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建议形成向空中要绿色的观念,对城市的小区、公园和街道进行合适的改造,并提出了小区楼间和道路的绿化方式,既满足城市生态绿化的需要,也满足了市民对生活休闲空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43.
为调查第六师五家渠市仔猪黄白痢病料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6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6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诺氟沙星、林可霉素、多黏菌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异唑、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新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5%、38%、98%、15%、20%、33%、89%、52%、38%、39%、29%、71%、82%;多重耐药从2耐到13耐;101团、103团等7个地区常用抗菌药耐药率为25%~80%不等。说明不同地区仔猪源大肠杆菌有不同的耐药性,且均呈多重耐药;不同类的抗菌药耐药性不同,即使是同一类抗菌药,不同的抗菌药之间的耐药情况变化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44.
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疆第六师规模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从第六师部分奶牛场采集的296份腹泻犊牛肛拭样品,进行了鉴别培养、一系列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等。[结果 ]分离到的192株埃希氏大肠杆菌中,表现β型溶血的83株;83株β型溶血大肠杆菌中,造成小鼠发病死亡的74株;对头孢他啶、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性分别为100%、85.14%、70.27%、64.86%、63.51%;101团、103团、共青团农场、军户农场、奇台农场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01、O78、O141、O44、O15。[结论 ]该地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有较大的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45.
甘薯茎尖培养和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武  唐君  彭兰华  李华坤  戴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25-1125,1127
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BAP(苄氨基嘌呤 )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 (NAA、GA3)作为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 :MS +BAP 1~ 2mg/L为较适宜培养基 ,其芽分化率和成苗率均可达 90 %。同时BAP附加低浓度的NAA ,有利于甘薯茎尖培养芽的分化 ;而附加GA3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病薯经脱毒培养后 ,生长旺盛 ,产量提高 ,品质改善 ,增产幅度为 2 0 %~ 2 2 4%。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受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利好影响,养殖户积极地扩大养殖规模,也不断有新人加入养殖业,从事畜牧养殖,畜牧业迅猛发展.为了改善产业结构,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指导养殖业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和现代化养殖发展.  相似文献   
47.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现状,指出畜禽粪便的多种利用方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舍饲密度对育肥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6月龄健康的阿勒泰大尾羊杂交1代断奶羔羊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试验1~4组每只羊占地面积分别为0.35、0.70、1.05和1.40 m2.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不同舍饲密度育肥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其中,试验4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较试验1组分别显著提高20.65%、11.00%、30.40%和19.73%(P<0.05);4个试验组肉色都在3~4分之间,均属羊肉正常颜色;大理石纹均在1~1.1分之间,试验1组pH最低、剪切力最高,嫩度较差.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低密度(1.40 m2/只)饲养的育肥羊在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以高密度(0.35 m2/只)饲养的育肥羊产肉能力和肉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49.
为测定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屠宰性能,利用引进的国外优质肉用萨福克羊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对杂交羔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萨土杂交一代羔羊的宰前活重(49.50 kg)、胴体重(23.20 kg)、屠宰率(59.04%)、肉骨比(3.89),眼肌面积(15.50 cm2)显著高于本地土种羊(P〈0.05);萨细组合宰前活重(45.4 kg)、胴体重(22.8 kg)、屠宰率(57.09%)、肉骨比(3.03)、眼肌面积(13.50 cm2)显著高于本地细毛羊(P〈0.05)。故利用萨福克羊杂交改良本地绵羊,在提高屠宰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舍饲密度对育成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饲养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44只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育成公羊随机分为4组,即Ⅰ、Ⅱ、Ⅲ和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每组饲养密度分别为0.70、1.05、1.40和1.75 m2/只,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①Ⅱ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1),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 < 0.01),Ⅱ组体增重最高,分别比Ⅰ、Ⅲ和Ⅳ组高20.27%、11.98%和10.23%(P < 0.01),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 < 0.01);②Ⅱ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1),净肉重、净肉率和肉骨比均显著高于Ⅰ组(P < 0.05),而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③各组间除心脏和脾脏重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器官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Ⅳ组心脏和肝脏重占活体重量比最高;④舍内的NH3和CO2平均浓度大小为:Ⅰ组 > Ⅱ组 > Ⅲ组 > Ⅳ组,与羊饲喂空间大小呈负相关(R2=-0.995和R2=-0.999);⑤在不计算人工和饲料成本的情况下,Ⅰ、Ⅱ、Ⅲ和Ⅳ组分别获利6 345.67、7971.77、6977.80和7 025.42元,Ⅱ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试验Ⅱ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舍饲育肥羊饲养密度与生长性能的物理性拐点是1.05 m2/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