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冬小麦在扬花期对长期土壤干旱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西农979等7个品种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扬花期功能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根系活力,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期中度和严重干旱下,扬花期小麦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均不同程度上升,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则因品种不同表现不一。通过综合分析,7个品种中,晋麦47和小偃22抗旱性较强,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抗旱性中等,郑麦9023和郑麦36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83.
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在小麦外源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对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滨麦(Leymusmolli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大麦(Hordeumdistichom)以及黑麦(Secalecereale)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簇毛麦、滨麦、华山新麦草、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与普通小麦相比均有各自的特征带;利用簇毛麦和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特征带鉴定出了普通小麦中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的V1和H5附加系;利用黑麦1RS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鉴定了1BL/1RS易位系,同时利用染色体C-分带对1BL/1RS易位系77(2)进行了验证。并对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和细胞质雄性不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对小麦—滨麦—偃麦草三属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育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三属杂种杂交结实率较低 ,平均为 2 1 .8%。F1 自交结实率很低 (平均 2 .6% ) ,形态介于双亲之间 ,生长旺盛 ,熟期晚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F2 、F3出现严重分离。 F1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5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平均构型为 1 2 .2 3 2 1 .0 6 0 .2 3 0 .1 3 0 .0 3 0 .0 2 ,同时出现大量多价体。说明普通小麦近缘种属染色体组 J和 E、St的部分染色体之间能形成不紧密的配对。PMC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 、末期 分别出现大量的二分孢子带微核和四分孢子带微核现象。这是 F1 育性极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对普通小麦 -滨麦 -簇毛麦三属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三属杂种杂交结实率较低 ,平均为 14 .0 3%。 F1 自交结实率极低 ,平均为 0 .7% ;F1 形态兼具普通小麦、滨麦、簇毛麦特性 ,F2 、F3出现严重分离 ;F1 染色体平均构型为 2 n=12 .32 +2 1.0 2 +0 .13 +0 .0 9 +0 .0 6 +0 .0 5 ,F1 出现较多多价体 ,说明来自滨麦的 J染色体组和来自簇毛麦的 V染色体组能形成不紧密的配对 ;PMC MI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 和末期 出现大量的二分孢子、四分孢子带微核和畸形孢子现象。这是三属杂种 F1 育性极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附加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不同Ns染色体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相关生理机制,以小麦-华山新麦草全套二体附加系及其亲本7182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50 mmol·L-1、25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处理,测定其芽期和苗期的7个生长指标及6个理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材料芽期的芽长(SL)和根长(RL)、苗期的叶片鲜重(FW)下降最为明显;4Ns、5Ns、7Ns附加系在芽期、苗期的耐盐性显著高于受体小麦7182,其中7Ns附加系耐盐能力最强,150 mmol·L-1和250mmol·L-1NaCl胁迫下,耐盐等级分别为Ⅰ级(高耐)和Ⅱ级(耐盐)。盐胁迫下,5Ns、7Ns附加系叶片内SOD、POD活性最高,且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相对电导率最小;4Ns附加系脯氨酸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少。可以认为,华山新麦草4Ns、5Ns、7Ns染色体附加到小麦后,分别依赖渗透调节、抗氧化机制增强受体小麦的耐盐能力,这些附加系材料可作为新种质应用于小麦耐盐性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87.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引进的67份美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及其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普遍成熟期较晚,千粒重偏低,株高偏高,但绝大多数为强冬性材料,籽粒大多为硬质且均较饱满.部分材料具有突出优良性状,如单株穗数为50~70的材料有8份,小穗数大于30的材料有4份,穗长在12~14 cm之间的材料有9份,穗粒数大于70的材料有7份,株高小于70 cm的材料有4份.经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67份材料中,对CYR32与CYR33均表现抗病而对混合条锈菌种表现中抗的材料有23份(占34.33%),对CYR32、CYR33以及混合菌种均表现免疫,即具有非小种专化的成株期抗性的材料有6份(占8.96%).根据成株期白粉病自然发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有17份材料(占25.37%)对田间混合小种表现抗病,其中有7份材料(占10.45%)表现免疫,1份材料(占1.49%)表现高抗,9份材料(占13.43%)表现中抗.从赤霉病诱发鉴定结果看,没有表现免疫与高抗的材料,28份材料(占41.79%)表现中抗,其余材料均感病.综合来看,这批种质材料含有丰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基因,其中有5份材料综合抗病性好,17份材料兼抗两种病害,这些材料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88.
小偃 1 2 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 991年利用“小偃 1 68”作母本 ,“871 62 - 4- 1 - 2”作父本 ,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 :综合农艺性状好、矮秆抗倒、籽粒大、品质优、早熟、抗病。1 999年开始参加陕西省区试 ,陕西省 2 0 0 2年 9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春性 ,幼苗半匍匐 ,叶色深绿、叶片上挺、株型紧凑 ,株高 75 cm左右 ,茎秆粗硬 ,抗倒性强。穗长方形 ,穗长 1 0 cm左右 ,多花多粒 ,结实性好 ,口紧不易落粒 ,长芒、白壳 ,每穗小穗数 2 5个 ,排列适中 ,中部小穗结实 3~ 5粒 …  相似文献   
89.
为进一步挖掘利用滨麦优异基因,并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利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EST-STS分子标记、SSR分子标记等技术,对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硬粒小麦D4286杂交F_7代材料中筛选出的1个遗传稳定的小滨麦异代换系DM2411进行了鉴定。细胞遗传学观察表明,DM2411的染色体主要构型为2n=42=21Ⅱ,遗传稳定。根尖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DM2411含有1对滨麦Ns基因组。SSR分析表明,DM2411可能缺失了小麦2D染色体。EST分析表明,DM2411可能含有滨麦2Ns染色体。形态学调查表明,DM2411的株高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0.
条中32号生理小种对小麦成株期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育种提供抗源材料及为生产中筛选抗务锈品种提供依据,以33个小麦常规品种、区试品系为材料,对务中32号生理小种的成株期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近1/2品种(系),包括部分慢锈品种对务中32号均表现高感,但慢锈品种的严重度比较轻;含有小麦亲缘种属染色体片段的一些材料,如含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M8007等,含有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9322、西农291等,含有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片段的贵农775等,对条中32有较好的抗病能力,这些材料可作为杂种小麦改良亲本抗病性以及常规品种选育的中间种质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