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7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指出了上海市水质监测断面根据不同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不同管理目标等,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多套监测站网和体系,但存在不同水质监测体系的断面重复设置、邻近断面水质趋同等问题。通过对全市水务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不同体系的水质监测断面的距离矩阵计算和邻近断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上海市水质监测断面整合优化的一种方法路径,对原有4016个断面中439个断面进行了优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通过应用不同的包埋壁材对大豆卵磷脂进行的包埋实验,对比其包埋率和包埋效率,从而找到最佳包埋效价比的微胶囊造粒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温州蜜柑一般表现为雄性不育、果实无核,收集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简称G1)种子,用于培育珠心胚苗并发掘多倍体新种质,为其提纯复壮和珠心胚变异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从G1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浸泡消毒后离体播种至播种培养基;待幼苗长至有3~5枚真叶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遗传来源。【结果】从约12 500个果实中剥取获得106粒种子,离体播种后41粒种子萌发,经培养获得62株实生幼苗;对所有幼苗进行倍性检测,获得四倍体1株,其余61株均为二倍体;用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获得的四倍体和随机筛选的38株二倍体植株进行分子鉴定,表明发掘的四倍体和35株二倍体的带型与亲本G1完全一致,推测其均为珠心胚来源,且四倍体为G1珠心细胞自然加倍而形成;其余3株二倍体在部分SSR位点与G1带型不一致,推测由G1与周边其他品种杂交而来。【结论】这些珠心胚苗二倍体及四倍体种质为国庆1号温州蜜柑提纯复壮、珠心胚变异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实生繁殖对早实核桃优良性状的影响情况,以8年生"辽核1号"实生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生长、开花、结实等方面的性状特点及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不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认为选育良种核桃不能走实生繁殖的道路,应以无性繁殖为主要途径,这样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5.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室栽培架,为解决温室作物冬季面临的低温冷害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相变蓄放热系统、辅助加热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等组成栽培架,通过试验测试了典型晴天和典型阴天条件下栽培架种植区和相变蓄放热系统内的温度,对种植区与温室内的温度进行比较,并用FLIR红外成像仪采集线椒、番茄叶片部分的热红外图像,验证栽培架的放热保温效果。【结果】在典型晴天且不开启辅助加热条件下,种植区夜间平均温度较温室内高1.2~2.5 ℃;在典型阴天条件下,夜间开启辅助加热系统时,种植区夜间平均温度较温室内高3.3~6.8 ℃。在典型晴天和阴天两种天气条件下,栽培架内种植作物的叶片温度均高于同时段温室内种植的作物。栽培架的平均能量利用率在典型晴天和典型阴天条件下分别为65.1%和56.6%,栽培架的平均性能系数(COP)在典型晴天条件和典型阴天条件下分别为9.3和2.2。【结论】所设计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室栽培架冬季种植区增温明显,可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的热环境,且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6.
利用不同类型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材料,分析了影响大豆腥味(以总醛计)的主要因子,如磨浆温度、pH值、离子强度,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大豆腥味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在65-80℃、pH在6-9、离子强度为0.01M时,不同类型品种的豆浆不仅豆腥味较小,而且蛋白含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做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影响脱腥效果最显著的因素是品种,其次是温度.影响程度依次为D>A>C>B(总醛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选取的最佳水平为A4B2C3D3即脱腥最佳工艺条件为:品种--五星一号,温度80℃,pH7.0及0.01M的Ca2 .  相似文献   
47.
对陕西境内的秦巴山区中观赏及应用价值较高的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总结筛选,按其生物学特性及观赏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期望指导野生地被植物的引种及丰富城市地被植物的应用种类。  相似文献   
48.
丛晓峰  陈昊  李丹 《农学学报》2023,13(6):65-69
为研究野生华山参的生境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秦岭北坡中段至东段野生华山参的物候特征、群落特征、土壤性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华山参多生于郁闭度在30%~45%之间的林下或林缘;所处的坡度多在15°~25°;土层厚10~20 cm,地表枯落物厚度3~5 cm。(2)华山参多生长于中低海拔山区,以盐肤木、锐齿槲栎、黄栌、枫杨等乔木建群;按生活习性划分,华山参生境内有木本植物16科28属36种,草本植物12科22属35种。(3)适于华山参生长的土壤多为森林棕壤,土壤pH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1.54%,呈中性;土壤中营养元素主要是植物凋落物经过分解后的产物。野生华山参种群在秦岭山区分布不连续,多数种群延坡面呈带状或片状分布。生境内水热分布较均匀,相对稳定,乔灌草发育较为完善。华山参种群多位于保护区内,植被保存良好,生境较为完整,但野生种群基本由成年植株组成,更新苗稀少,可能是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和萌发,居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属于衰退型居群,推测华山参自然更新困难是其致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为了加强对螺丝椒种质资源的利用,提高育种效率,以收集到的45份螺丝椒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其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螺丝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普遍高于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青熟果色(1. 343)和果纵径(2. 03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形指数(35. 78%)。对螺丝椒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它们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的种质果实较细长,果形偏长指形,而类群Ⅱ的种质果实较短粗,果形偏长牛角形或长羊角形,类群Ⅱ可再分为2个子类群,其中类群Ⅱ-2的种质株型比较高大,这些种质可以分别用于不同果形和株型的育种实践。使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LDSS),按照不同的取样比例构建螺丝椒专项核心种质,当取样比例为30%时,候选种质的多样性比较丰富(1. 287),89. 83%的表型得到保留,极差符合率较高(93. 50%),变异系数较大(23. 23%),适宜作为专项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50.
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选择24头泌乳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奶牛场配制的全混合饲料,试验Ⅰ和Ⅱ组每头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40 g/d和80 g/d植物甾醇,研究植物甾醇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07 kg/d(5.64%,P0.05)和1.74 kg/d(4.75%,P0.05);试验Ⅰ和Ⅱ组奶牛乳脂率分别提高了8.22%(P0.01)和2.97%(P0.05);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2.45%(P0.05)和1.05%(P0.05);非脂固形物分别提高了1.29%(P0.05)和0.23%(P0.05),体细胞数分别下降了37.31%和19.3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牛奶中乳尿素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9%(P0.05)和7.58%(P0.01)。结果表明泌乳前期奶牛补饲一定量的植物甾醇能够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