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在介绍连晚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钱优817及其亲本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钱优817高产制种技术措施,包括适时播种、确定合适的行比和行株距及提高异交结实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62.
千两茶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予茶,无非湘楚。昔中华盛唐,威震寰宇,茶马互市,于是兴焉。湖湘黑茶,嘉木天成。以茶为本,棕为裳,竹为经,合众人之力,踩制成捆。  相似文献   
63.
茶叶色泽品质主要通过肉眼进行感官评价,主观性较强、微小差别不易感知,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其红茶适制工艺尚待提升,色泽品质相关数据较缺乏。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时间萎凋、揉捻和干燥处理的木禾种红茶(包括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泽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对HSV颜色空间等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的处理时间对茶叶色泽有显著影响,萎凋时间越长,汤色越黄,但总体处于橙色区域;揉捻时间越长,干茶颜色越红;烘干时间对茶叶色泽品质影响不大。萎凋9.0 h、揉捻2.5 h、烘干2.0 h的工艺参数得到的茶叶色泽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开展黄梁木环割促萌正交试验并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为培育黄梁木高幼化程度无性繁殖材料及黄梁木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和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黄梁木成年大树为试验材料,设环割高度和宽度2个因素,环割宽度分别为2、3和4 cm及环割高度分别为20、30和40 cm 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处理1~9);环割后每隔1周调查并记录各处理的不定芽发芽数;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筛选黄梁木环割促萌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处理1的平均发芽数最多,为6.38个,明显多于处理2、处理4、处理8和处理9,显著多于处理3、处理5、处理6和处理7(P<0.05,下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环割高度和环割宽度对发芽数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数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环割高度、环割高度×初始胸径和环割宽度×初始胸径对发芽数有显著影响,环割宽度、初始胸径和环割宽度×环割高度对发芽数无显著影响.[结论]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黄梁木环割促萌的最佳条件为环割高度20 cm、环割宽度2~3 cm.  相似文献   
66.
为营建侧柏种子园,用不同的嫁接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以根基插皮接效果最佳。嫁接成活率平均达85%,部分无性系达95%。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开花结实早。比其它嫁接方法工效高4—5倍。  相似文献   
67.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与诱根有关的rol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不仅能导致大量毛根形成 ,而且还表现出一系列能稳定遗传的表型变异 ,在植物遗传改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发根农杆菌 ,尤其是农杆碱型发根农杆菌Ri质粒及其rol基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该文重点综述了农杆碱型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rol基因的位点与特征、Ri质粒的转化及rol基因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Ri质粒rol基因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68.
以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1153为材料,通过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观察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石蜡切片分析突变体不育表型产生的原因,利用F1和F2群体确定突变体MS1153的遗传方式和基因ms1153物理位置。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植株在营养生长期无明显差异,在生殖生长阶段花药不能从颖壳外露,成熟花粉粒内无淀粉积累。细胞学分析发现,突变体减数分裂过程正常,但减数分裂后绒毡层降解推迟。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ms1153的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的策略将MS1153基因定位于玉米第4染色体分子标记8243与8275之间,物理区间为221.4~226.2 Mb,此区间内没有已克隆雄性育性基因,说明MS1153是一个新的玉米雄性育性基因。  相似文献   
69.
针叶树种子园开花物候重叠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0.
低能离子束物理诱变技术在林木和园艺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子诱变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低能离子束物理诱变育种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探讨了低能离子束诱变的作用机理、低能离子束诱变技术在林木和园艺花卉育种中的应用以及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